人在京城,绿色出行,挺好的!
(2023-04-04 12:15:06)
标签:
出行绿色步道骑行低碳 |
分类: 时事评论 |
人在京城,绿色出行,挺好的!
前几天,北京市召开年度交通工作会议。根据会议部署,今年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4.7%,市民45分钟以内通勤出行占比达到54%。
听到这一消息,我的心里可以说是欣然中透着坚定。之所以欣然,是因为北京市定下的这一目标若如期实现,全市的交通状况、空气质量都会有很大改善。之所以坚定,是因为多年以来,笔者都是坚持绿色出行的,不管平时上下班,还是节假日外出游玩,几十公里的路程均采取“公交+骑行+步行”的出行方式,感觉挺顺溜的,都习以为常了。相比于自驾,不仅少了车辆停放、擦洗、磕磕碰碰之类的麻烦,而且还省下了不少开支哩!
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钥匙。北京作为拥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交通承载力不堪重负,城市家园也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倡导简约低碳生活,让绿色出行蔚成风气,乃势在必行。
绿色出行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应受到推崇的品质出行。这些年,随着北京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以及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等相关政策措施落地,“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在城市交通中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慢行系统服务品质提升上,令人惊喜连连。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慢行系统与轨道、公交的无缝对接。为方便市民骑行,近年来在轨道车站入口和主要公交站点相继建成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目前,中心城区轨道站点电子围栏已经实现全覆盖。
二是高标准建设慢行步道和骑行路段。其中,北京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备受关注。这条尝试解决北京通勤难点问题的自行车专用路,在投用后的近4年间,每日通行量在4000-8000人次之间,累计通行量达760多万人次,每人次平均骑行距离3.8公里,每周平均碳减排10.37吨。目前,这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在向南延展,待南延至西直门桥后,预计有望吸引3.14万人骑行通勤。
三是持续进行水、路、绿三网融合,持续改善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近三年间,全市已经建成220余公里的河湖慢行系统,包括朝阳绿道、昌平42公里绿道、三山五园绿道、永引渠滨水绿道等18条巡河路、绿道。目前,清河下段1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也即将完工 ,这条慢行路很快就会与河坡内滨水步道一起形成复合廊道,串联沿线观景休闲场地,链接周边社区与公园,为市民休闲游憩、出行游园提供便捷,让“伴着河流骑回家”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此外,今年还将打通二环水系4处滨水步道断点,实现右安门至通惠河12公里滨水步道贯通,并将建设50公里健康绿道、15条慢行林荫道,增加步行骑行舒适度。
与此同时,北京大力推进全域快速轨道网建设,推动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和接入城市轨道网,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并且随着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开通运营,大兴机场高速、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等陆侧综合交通体系建成,以及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通州大兴段、京礼高速北京段等建成通车,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从“蓝图”迈向“现实”。
我们相信,随着北京交通出行“硬件”不断完善、“软件”持续优化,绿色出行必将成为市民眼中的高品质出行;首都城市也将在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的同时,变得更加低碳、更加宜居。(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