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过“黎明前的黑暗”
(2022-12-16 14:41: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冲过“黎明前的黑暗”
这一段时间,我们面对的除了疫情似乎没有别的了。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谈论排队购药、做核酸、看发烧门诊等那些“阴阴阳阳”的糟心事。有人说:现如今,满大街跑的都是小阳人,居家的都阴性。我看这话并不为过,因为管控放开了,出行不用看健康码和核酸了,阳上的人心里坦然了,阳过的人并不担心再次中招。
这一段时间,堪称“黎明前的黑暗”,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重庆渣滓洞中绣红旗的场景。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传播力更强,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小阳人”。就拿笔者一大家子人来说,先是河北老家那边的亲人,一下子阳了十多个,有的被拉到医院、方舱,有的只能居家隔离。接着是北京的四口小家同时阳了三个(只有儿媳妇隔离在单位暂未中招)。由于事先也没有准备什么药品,且没有条件也不打算上医院,只能在家里硬扛着。在全家十几个阳了的人中,多数人的症状还是十分痛苦的。如,头痛欲裂、嗓痛如刀割、因咳嗽和鼻塞难于入眠,等等。不过,大家的内心都很坚定,相信美好的明天就要到来了。
这一段时间,也是网上舆论最为嘈杂的时候。我们严防死守了三年的战斗姿态,最终以疫情弱化为感冒而改变策略。可是,有人却说:现在还不是放开了,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开。殊不知,面对这场罕见疫情,如果我国也像欧美和印度那样,过早地放开,以当时的致死率之高,我们至少也要牺牲掉几百万老百姓的生命,相信绝大多数国人都不会答应。还有人在吐槽施政者,说自己之所以破产失业、家庭遭受变故,都是因为防疫政策有问题。可是仔细想想,这些人捍卫的不见得就是真理,因为对于决策者而言,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任何一项政策的诞生,都会让一部分人成为“委屈者”和“牺牲者”。至于疫情之下的假核酸、官商勾结发国难财,以及防疫政策调整后出现哄抬药价、囤积居奇等乱象,自当重拳出击、严惩不贷。
种种迹象表明,新冠疫情“冰雪消融”的时节终于到了,曾经令人谈虎色变的核酸阳性,如今变成了朋友圈里的“喜阳阳”“暖阳阳”“终于阳了”之类的得意洋洋。不过,专家们也讲了,“晚阳”肯定比“早阳”好,越晚变“阳”症状越经,最好不要一起“阳”,免得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恐慌,尤其要防备大面积感染引起毒株进一步变异——万一毒株朝着新的方向变异可咋办?会不会遇到新的麻烦呢?对此,还是保持警觉一点好,以防不测。(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