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疫情隐匿性传播,做到“三不”是关键
4月2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处于紧要关头,虽大部分感染者与朝阳区相关疫情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但社会面还存在零星隐匿传染源。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加快社会筛查,及时落位管控,严防区域外溢,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请注意,上述“零星隐匿传染源”即大家早有耳闻的疫情“隐匿性传播”,只是并非人人都清楚这种传播方式的具体所指。
隐匿性传播主要是指具体传播途径不清晰,各个传播链之间缺少明确的关联性,病毒携带者感染病毒之后自身没有察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意识地将病毒传染给了其他人,导致疫情扩散。
由此可见,隐匿性传播需具备三个要素,即:核酸或抗体阳性,具有传染力,无症状。也就是说,一个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成为了病毒携带者,就具备了传染给别人的可能性;但这个携带者自身并没有表现出症状,自己也不知道被感染了,照常工作生活,从而将病毒扩散至人群中。
记得早在去年年底,西安市就曾出现过一轮隐匿性疫情,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传播,并出现外溢病例,波及咸阳、延安乃至广东、北京等地。当时,陕西省疾控中心对出现的本土病例标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全部为德尔塔变异株,均与半个月前巴勒斯坦入境航班旅客中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高度同源。
北京之所以出现新一轮疫情,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达数十例,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传播是隐匿性的,防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疏于防范的问题。据相关通报,在过去的一周,北京累计报告194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对已经明确感染途径和传播关系的171例感染者进行初步分析,约近一半感染者与聚餐相关,其中有两起聚集性疫情较为典型。一起发生在房山区,因感染者到一家火烧店就餐,传染同餐人员及该店工作人员,同餐人员进一步扩散至参与婚宴的人员,致使感染者目前已累计发现超50例。另一起发生在朝阳区,因感染者到护国寺小吃(光明桥店)就餐,引发该店就餐人员及员工感染,其中一例就餐人员为培训机构教师,进而引发多名在校学生及家长感染。
事实告诉我们,尽管本轮疫情具有复杂性、狡猾性、隐匿性强的特点,但毫无疑问,“共同就餐”成为此轮疫情感染主要风险。因为聚餐时,大家会摘下口罩,面对面交流,从而为疫情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此外,笔者还想提醒的是,在家门口的公园、绿地散步时,常看到一些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下棋打牌,且大多不戴口罩,一旦他们中出现新冠病例,岂不感染一大片?又将会形成多少个传播链?后果不堪设想啊!
眼下“五一”假期将至,又到人员聚集的高峰期。北京市卫健委提醒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出京,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倡导就地过节,并且要做到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严防人员扎堆,尽量选择到空旷的室外活动。我想,这些防疫要求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人都必须自觉遵守——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一点也不能含糊。(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