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祭扫新模式,别样清明一样情
又是一年青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礼敬先祖、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节日,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祭奠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和哀思。如今,随着生态环保工作的持续推进,加之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我们在祭祀扫墓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路径和方式,让绿色文明成为节日底色,在清明祭扫新风中寄托哀思。
今年清明节,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和人民公墓的祭扫高峰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但由于采取了预约祭扫、代祭服务等分流措施,墓区祭扫活动井然有序,没有出现人流聚集。尤为可贵的是,除了往年的摆放鲜花、绢花外,很多人选择水溶祭祀、时空信箱、“丝”念寄情等祭扫新方式,给人以新风扑面之感。
所谓“水溶祭祀”,即以水为媒,在绘有嘉果满篮、五谷丰登、壮丽山河等精美图案的信笺上,写上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寄语,投放于漂浮着仿真莲花的水池中;信笺是用特殊水溶纸制成的,仅仅几十秒,寄托哀思的信笺就会溶入水中,化为无形。正所谓“水溶相思,你我相连,纸上诉情,清明祈愿”。
至于“时空信箱”“‘丝’念寄情”,则更为简约明了。前者是一种被赋予特殊功能的信箱,让人们把书写的寄语投进去,用时光对话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后者则是让人们把对亲人的思念写在寄语卡上,用黄丝带将寄语卡系在骨灰墙上,以表祈福之心愿。如此祭扫先人,相比焚烧冥币、烧香化烛等传统祭奠方式,显然环保、文明多了。而与前些年各地盛行的摆放酒食果品、燃放爆竹,乃至花钱购买“香车美女”“洋楼别墅”等奇葩祭品相比,更是有着天壤之别,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乃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
清明假期将至,人员的流动和聚集无疑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鉴于国内外持续蔓延、严峻复杂的疫情现状,每个人都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出所在地区,尤其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报告确诊病例地区旅游、祭扫。确需出行的人们,则须提前做好行程规划,尽量错峰避峰出行,并且要准备充足的防护物资。出行过程中必须遵照公共场所防疫要求,尽量选择刷卡、扫码等非接触方式缴费;祭祀先人时不聚集、不扎堆,并且要尽量选择在空旷的室外进行,不能给病毒以丝毫可乘之机。
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疫情当下,“云祭扫”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方式,也应成为清明祭扫的常态。有句话说得特别好:“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
愿大家都能以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的祭祀方式,追思故人,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表达对生命的敬畏。要通过我们笃行不怠地共同努力,让清朗清新之气润泽清明节,绝不让疫情在清明时节反弹!(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