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大烟囱”何以火爆出圈?

北京首钢园的“大烟囱”火了,火得让人眼睛发亮、心里痒痒,没看过的总想去一睹其风采;看过的还想再去瞧瞧其“炫酷”的样子。
有人说,首钢“大烟囱”之所以火爆出圈,是因为沾了“水晶鞋”的光。
“水晶鞋”是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昵称。每当夜幕降临,在各种灯光的装扮下,滑雪大跳台便放射出迷人的色彩,从其侧面看上去就像一只灵动、魔幻的“水晶鞋”。
首钢滑雪大跳台还被称为“雪飞天”,其设计灵感来自敦煌壁画里的“飞天”飘带,而“飞天”与滑雪大跳台项目的英文“Big
Air”一词,都有向空中腾跃、飞翔的意思。因此,“雪飞天”既形象又贴切,且极具中国味。
叫它“水晶鞋”也好,称其“雪飞天”也罢,这还只是外表,首钢滑雪大跳台最为“硬核”的是北京冬奥会在此举办了两项比赛,分别为单板滑雪大跳台、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产生了4枚金牌,其中有两枚金牌落入中国队囊中。“雪飞天”由此成为中国冬奥健儿的一大“福地”。
2月8日,在滑雪大跳台的“雪飞天”,年仅18岁的中国选手谷爱凌凭着“惊天一跃”,勇夺本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不仅圆了自己的奥运金牌梦,也为中国队收获本届冬奥会女子雪上项目的第一枚金牌。一时间,这位“青蛙公主”圈粉无数,被网友狂赞。
2月15日,同样在“雪飞天”,中国选手苏翊鸣一鸣惊人,决赛第二轮便以一组不可思议的超高难度动作,提前锁定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这也意味着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诞生了,亿万国人欢呼雀跃。决赛最后一轮,这位00后小将以一次简单却又飘逸的滑行,为自己的北京冬奥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可是,谷爱凌摘金后,面对首钢滑雪大跳台却兴奋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滑雪大跳台,旁边的四个‘大烟囱’(冷却塔)让大跳台充满了一种酷炫的气氛,而这正是比赛需要的气场,感觉特别棒!”由此可见,“大烟囱”成为运动员腾空时的独特背景,与“水晶鞋”相映成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工业特色冰雪场馆风貌。
这一引人注目的比赛场地,也被好多国外选手所称赞。日本单板滑雪运动员岩渕丽乐形容道:“这里非常棒,感觉就像置身于虚拟世界或网络游戏中。”美国自由式滑雪选手亚历山大·霍尔称面前的四座冷却塔为“疯狂的‘烟囱’”。他的队友尼克·戈珀说:“这种改造会让这项运动更加贴近大众,如果能够在世界各地复制,那将是非常酷的。”
不仅是运动员喜爱,中外媒体和国际官员也对“大烟囱”也很感兴趣。德国《明镜周刊》刊文盛赞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赛场的建筑典范,堪称“工业迪士尼乐园”。美联社在报道中称“一家关闭的钢铁厂把冬奥运动员送上天空”。还有“不吐烟圈的大烟囱”“时空雪飞天”“冲破最美天际线”“奥运风向标”等评价,都出自国际官员之口,或来自中外媒体的报道。
是啊,老首钢废弃的冷却塔,在极具现代感的大跳台面前显得特别有厚重感,与雪白的赛道、五彩的会徽形成反差式的辉映,这才有了“炫酷的烟囱”“仿佛置身于网络世界”的种种妙赞。如此这般,与其说这是一座冬奥场馆,倒不如说是一种奥运文化奇观。
酷酷的“烟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凝结着北京冬奥组委践行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奥理念,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正如国际奧委会主席巴赫所赞叹:“看到这个梦幻般、标志性的新场馆,看到出色的运营状况,真的超出我的想象……这里是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毫无疑问,首钢大跳台是世界首个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奥运场馆,也是全球首个永久性滑雪大跳台场馆。
后冬奥时代,这里除继续保留比赛和训练的功能(如举办小轮车、滑板等极限类比赛,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外,还将承接首发首秀首展等商业活动,并且目前已经向公众开放,好多市民、游客竞争相前来“打卡”,身姿飘逸的“雪飞天”和炫酷的“大烟囱”成了大家摆造型的最佳背景。和“雪飞天”一样,同样将采用“赛事+活动”综合利用模式的,还有应冬奥而生的“四块冰”,即首钢园的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四个训练场馆。估计用不了多久,咱们普通人也可以进去体验一番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董聚山)
附:首钢滑雪大跳台、冷却塔及冬奥比赛场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