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迎远客,国人圆新梦
这是一幅振奋人心的画面,这是一个令人自豪的时刻,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举。
5月15日7时18分,距离地球3.2亿公里的火星,首次迎来遥远地球的中国客人。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惊心动魄的“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从而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神秘的火星之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可喜可贺啊!
关于火星,人类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自古以来,人类有一个“终极追问”,那就是茫茫宇宙,除了地球外,是否还有外星人存在?作为地球在太阳系的“行星近邻”,同时也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如果能够零距离地接触火星,不仅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也会对地外生命的寻找产生重要影响。
荧荧如火的火星可谓变幻莫测、桀骜不驯。毫无疑问,我们在探月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说,嫦娥三号曾搭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软着陆,孤独地工作了972天,成为有史以来在月球生存最久的人造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也曾携玉免二号月球车成功降落月球背面,让沉寂了46亿年的“蟾宫后院”,终于等来首个人造物体;嫦娥五号首次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并完成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创造了很多新的世界纪录。可是,与月球探测任务相比,火星探测无疑具有更大挑战性。火星探测不仅要面临数亿公里的遥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一来一往大约35分钟,地面不可能直接遥控,只能靠着陆巡器全程自主控制。火星的环境也是出了名的恶劣,稀薄而不稳定的火星大气,十分复杂的火星表面地形,极其严重的火星尘暴,使得“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奔火”到“探火”,要闯六道关口,每一道关口都难上加难。最为艰难当属火星着陆时的“9分钟”,需要在严酷条件下完成10多个动作,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由于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一升力式进入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中国航天器首次登陆火星,就毫发无损过关,令世界为之惊叹。
要知道,虽说人类已进行47次火星探测活动,包括去年7月我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美国实施的3次火星探测活动,但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火星软着陆技术。
据悉,此次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定区域,位于古海洋和古陆地的交界处,地形地貌尤其复杂,气象条件更加恶劣,但这个地方却有着很高的科学价值,很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在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就该闪亮登场了。这是一个高科技的融合体,可以全方位了解火星,包括环境感知、科学探测等,并且回传珍贵的数据和照片。此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
宇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人民把对遥远星空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中。此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搭载的火星车命名为“祝融”,自然有其美好寓意。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跨时空融合,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火星已在脚下,梦想又一次脚踏实地。此次“天问”着陆火星以及接下来的火星巡视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跨越,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愿我们的航天人再接再厉,逐梦苍穹,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