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红五月”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盛装举行,在椰风海韵中再次奏响开放合作新乐章。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的特殊时期,继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之后,中国又将2021年5月这一“全国消费促进月”,打造成新消费模式“样板月”,不仅“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十分火爆,国内出游2.3亿人次,人均花销1713元,创下近年“五一”假期新高,而且接踵而至的还有第三届全国“双品牌网购节”“中华美食荟”“老字号嘉年华”以及各地1300多场各具特色的促消费活动等。尤其是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邀八方来客,汇全球精品,既为各国消费精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展示、交易机会,也为中国各地和各国的消费精品销往世界创造商机,让老百姓便捷实惠买到高品质的商品、享受高水平的服务,也让世界目光再次聚集中国,给红红火火的消费月抹了一笔重彩。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坚定维护者,从广交会、服贸会,到进博会、消博会,从“汇全球”“逛全球”,到“买全球”“卖全球”,开放的门户越来越大。即便在全球疫情出现反复甚至疯狂蔓延的严峻形势下,由于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实施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
在实施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金句”:“推动经济稳中向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等等。以前,有人会把刺激消费与经济增长割裂开来,搞不懂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其实,作为持续多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消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特别是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释放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挥消费“压舱石”作用的关键所在。
据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0.5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逐渐回升态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回暖强劲,但依然存在消费需求不足、消费能力跟不上的问题。疫情之下,老百姓的消费理念、消费需求、消费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催生了一大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对此,要在继续做大做强传统消费的同时,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联动,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协同共进;要强化从供给端持续发力,用创新提升有效供给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在重点消费领域的投资力度。同时,要为“买买买”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为消费扩容提质提供有力支撑,让生机勃勃的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就拿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来说,之所以出现火热的旅游、密集的出行、火爆的数据,关键在于我国疫情控制的非常好、各地正向引导比较给力。面对机票火车票出现一票难求、景区酒店更需提前预订、全国电影票房刷新了“五一”档期总票房纪录、“红色旅游”火遍全国的假日景象,外媒报道称,中国“五一”旅游是一场放心游,没有人担心疫情,中国的本土感染新冠病例基本已经清零,和不少国家感染病例激增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有识之士认为,只有更好地激发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才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当然了,所有的努力,都要建立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之上,否则都是瞎掰、扯淡!像眼下的印度等国,恐怕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还是保命要紧。
不管怎么说,中国能够成功地做好疫情防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消费热情,是一个令世界鼓舞的信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投资目的地。5月10日至12日,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聚力双循环,引领新消费”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从“5G+医疗”到“恩施硒茶”,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港珠澳大桥,从嫦娥五号着陆器到中国船中国车,众多中国制造擦亮国家名片,众多中国建造彰显中国速度,众多中国科技引领创新发展。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品牌的美誉度会越来越高,必将成为海外市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够乘风破浪、稳健前行!(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