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区”建设为引领,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说起北京“两区”建设,笔者联想到“秣马厉兵”“方兴未艾”“只争朝夕”等词汇。
北京“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对于“两区”建设的重要性,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一言以蔽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以‘两区’建设为引领,以更大的魄力,在更高的起点,推进改革开放”。
为什么要推进北京“两区”建设?一方面是由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的需要。即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的城市战略定位。如何夯实和具备这种城市功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北京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受全球疫情冲击、外部投资环境变差的情况下,打造国内大循环势在必行,这也是未来经济谋篇布局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两区”建设有利于集聚资源要素,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有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北京具备“先行先试”得天独厚之优势资源,推进北京“两区”建设,不仅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够起到引领示范带动辐射效应,而且有助于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打造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引擎。
毫无疑问,北京“两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和人才流动自由化便利化,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特色是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开放;目的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形成可视化成果。目前,北京“两区”建设任务已经明确,围绕“三个片区、七个组团”功能定位,着手引进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首创性项目。比如说,在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加紧推进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建设数字货币试验区。在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朝阳组团以国际化视角探索建立专业服务国际联合体和行业联盟,打造具有服务贸易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在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发挥临空经济区、综保区、自贸区三区叠加优势,建设国际消费枢纽,积极发展生物医药、航空物流、会展等产业。
据悉,北京“两区”建设启动半年多来,发展势头迅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落户于此。其中,西城区正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金科新区,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金融业开放自主阵地和新坐标。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继3月2日日举行推进“两区”建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正式签约小米、字节跳动、国铁工贸等13个重点项目之后,日前又印发“促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产业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聚焦科技、金融、人才、电竞等重点领域,以“政策集成”形式发力推进“两区”建设。
据统计,在北京制定的“两区”方案251项任务清单中,截至目前实施率已经过半,形成了30项全国首创或首批突破性政策项目,吸引外资的“强磁场”效应持续释放。今年前1-2月新增外资企业224家,同比增长25.1%;合同外资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其中,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引资占比超八成,“两区”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两区”建设属于国家战略项目,同时也是全球投资的热点项目,涉及到很多司法问题,包括像近年来国内国际频频发生的金融案件及其背后的多重复杂问题,对北京的金融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于是乎,北京金融法院已于3月18日成立了!这是继上海金融法院后,国内第二家金融法院。这一新的司法机构,将着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规范金融秩序,切实维护金融安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并以此打造我国金融司法品牌,向国际宣传和确立我国金融司法理念和裁判规则,保护我国主权利益和商业利益。可以说,北京金融法院的应运而生,为“两区”建设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