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里的“幸福中国”
辛丑牛年春节,对14亿中国人来说注定会留下难忘的记忆。这不仅是因为疫情之下的中国“风雨不动安如山”,更因为惠及民生的“福利包”、福泽百姓的“红包雨”纷纷飘落而下,
使得欢乐喜庆“中国年”成色饱满、含金量十足。
中国人过年很讲究数字,比如说压岁钱和祝福语里常常包含“4”“6”“8”“10”,寓意“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在此,我们不妨也拿数字说话,看看时下的“幸福中国”有多么“硬核”。
今年春节,全国超1亿人选择就地过年,春运总客流量比2019年的29.8亿人次、2020年的14.76人次分别下降六成多和两成多。与之相对应的是,2021年我国第100亿件快递诞生仅用了38天,即春节前一个多月的快递发送量平均每人达到七、八件,神奇的数字背后信息量相当大,其中有寄往家乡的“亲情包裹”和来自家乡的浓郁“年味”。毫无疑问,在境外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的背景下,每个人的自觉防护,构筑成春节防疫的强大屏障。与之相关联的是,2月7日全国31个省区市53天以来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再次呈现零新增。即便在春节这个大迁徙、大团聚的节日,由于1亿多人共同选择就地过年,以及各地防疫措施的严实细密,并以各种方式对坚守岗位、原地过年的人给予暖心回馈,使得春节期间的疫情态势出乎意料的好,令人大喜过望。这些天,全国本土新增病例只有1例,截至目前全国高中风险地区仅剩下“2+4”个,这对于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足以称得上“大好”了。
当然了,能体现“幸福中国”的数字还有很多。飞猪平台数据显示,牛年春节期间“本地游”预订量同比涨超660%。同程航旅数据显示,假期前六天周边游整体环比涨幅达289%,部分城市周边游同比增长300%以上。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则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春节前六天,全国揽收的包裹数达4.8亿件,
是去年同期的3倍,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1220亿元。商务部用“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来形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就地过年”形势下的全国消费市场,可见这个“中国年”过得多么有滋有味,同时也表明当前的中国经济活力十足。
另有一串数据也颇为亮眼。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3.5倍,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1.7%。在全市10家市属公园免费开放,“零门槛”大量发放北京年货消费券、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和数字红包的情况下,全市旅游总收入依然达到42.5亿元,同比增长2.9倍,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1.9%。另据报道,春节期间,北京延庆、密云、怀柔等郊区住宿消费额同比增长3倍以上,上海崇明、青浦、嘉定等郊区住宿消费额增长2倍以上。全国10个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达到2019年春节同期86%的水平。
“就地过年”不仅带火了本地游、周边游、短途自驾游,而且使各地公园、景区、博物馆、滑雪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客流量明显增长。更有春节期间多部国产电影上映,引爆春节电影市场,春节档期的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已经达到77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顺利迎来牛年“开门红”。有网友调侃说:“躲过了春运蹲火车票,却逃不掉假期抢电影票”。今年开年仅一个半月,电影票房便轻松突破100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票房。
与此同时,中国春节消费还拉动多国对华出口,从食品到服饰、化妆品,来自全球各地的优质商品都被列入中国人的购物清单,“春节经济”红利再次让全球感受到中国温度。海外很多经销商表示,中国的需求持续旺盛,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从“有力度”的春节疫情防控,到“有韧性”的中国经济发展,再到“有温度”的民生保障举措,一串串闪光数字的背后,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的磅礴力量。这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行稳致远的重要依托,也是国人追求更加美好生活、迈向伟大复兴的深厚底气!(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