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向“层层加码”说“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近期部分地方在执行返乡防疫政策时出现的“擅自加码”“层层加码”甚至“一刀切”现象明确表态,这既是一种“懒政”,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要求北京以外省份做到“六不准”: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对返乡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措施,不对低风险地区跨省流动到城市的非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不对省域内低风险地区返乡的非重点人群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不对省域内返乡人员进行居家健康监测,不得随意延长居家健康监测期限。违者将予以通报,要求立即整改。
中国作为最早遭受疫情袭击的国家,在过去的一年,进行了一场提前于世界的“闭卷考试”,从全国范围的阻击战,到各个地区的歼灭战,在与疫情一轮又一轮的交手中,防控的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逐步清晰,流调摸排、范围监测等手段愈发成熟,各类公共场所的防控模式日趋完善。可以说,相较于去年年初那场与未知病毒的“短兵相接”,今天的我们,已经对疫情的传播模式、病例的治疗方法,以及变异毒株的应对之策、不同场景下的预防举措等,一切尽在掌控之中。面对近期多地相继呈现疫情局部暴发或散发态势,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就像中国疾控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所介绍的那样,我国近期报告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较多,主要是我国关口前移,发现病例的能力增强。
当然了,有关专家也在提醒大家,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也会感染其他人,如果发现比较晚,容易造成隐匿性传播,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从国家层面的防疫要求看,也是恰如其分的。比如说,非必要不出境,在国内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降低被感染的风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减少聚餐、聚会等人群聚集性活动;在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佩戴口罩;若与新冠感染者存在接触或间接接触,要及时主动接受新冠核酸检测,配合做好规范化采样及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加快疫苗接种工作,增强全民免疫力,等等。
然而,对疫情防控的高标准、严要求,不能理解为随意“加码”或者搞“一刀切”。这不,最近黑龙江鸡西市某社区就出现了“对低风险地区抵返人员贴封条管控”情况,引发居民不满。为此,当地纪委(防疫督导专班)对该社区执行政策不严谨,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对超出政策范围的不当防控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避免出现加码管控。类似问题在全国各地屡有发生。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回家团圆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特有的情结。正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变化,让“回家过年”变得隐忧起来,“就地过年”成为一个高频词。不过,就“就地过年”政策而论也是分级分类的,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避免疫情扩散、蔓延;低风险地区则倡导大家就地过年,但并不具有强制性,目的只是尽可能地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绝不是要给春节团聚设置超出防控需要的障碍。如果各地在落实规定要求时层层加码、搞一刀切,那就拧巴了。要知道,就目前国内疫情防控的要求和措施而言已然周详,岂能再以“落实上级要求”“执行防疫规定”为借口,阻断人们的正常出行。倘若如此,影响的不只是公民的正当权益,还有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啊!试想,如果没有去年春节后的人员迁徙式返岗、复工复产,何来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人民群众的稳岗就业、疫情防控的物质和技术保障又从何来?
当然了,如果能够让更多人留下来“就地过年”,那是再好不过了。但留人重在留“心”,让留下来的人过得有收获,过出年味来。比如说,对于留在城里的务工人员,薪水上可不能亏待人家,节日加班还须按规定加倍发放工资。至于“留岗红包”“过年礼包”,无疑是能够体现企业的关怀和“第二故乡”的厚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尽可安排。还可以通过为就地过年的职工赠送演出票、电影票、消费券、理发券、游园卡、蛋糕卡等,广泛地传递情和爱,让这个年过得更有味道!(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