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京“友好九条”叫好
新年伊始,传来一条关乎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喜讯。由北京市老龄办牵头起草的《北京市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简称“友好九条”)新鲜出炉。“友好九条”将通过营造生活服务、健康服务、居家生活、社区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参与、人文环境、智能应用、家庭关系等九个方面的友好环境,打破硬件设备设施对老年人的限制以及智能技术给老年人造成的“数字鸿沟”,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公共社会资源和人文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包容老年人的氛围,促进老年人全面融入社会。
这些年,“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等等。而“老年友好型社会”似乎是一个新的提法。不过,早在2009年,全国老龄办就在全国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旨在消除老年人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的障碍,形成对老年人友好的社会环境。
线上预约挂号、扫码支付货款、网约汽车出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日益便捷且乐趣多多,但也使很多老年人感到无所适从——扫不出健康码而被公共场所拒之门外,用不了移动支付在收银台干着急,不会在线预约去医院挂不上号……老年人的囧态和窘境,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各地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出相应具体举措。就拿北京来说,目前正着力研究相关营造老年友好环境,打造硬件设备设施对老年人的限制以及“数字鸿沟”,力求使老年人享有健康、智能、有尊严的生活。
据悉,2021年北京市将从四个方面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一是加强智能技术运用宣传,引导老年人克服数字“恐惧”,解决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二是启动“智能助老”行动,开展“我教老人用手机”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落实实施成员主体责任,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三是加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力度,满足老年群体对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需求。四是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让智能技术更加人性化,提升可操作性。此外,还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相信众多老年朋友很快就会融入智慧社会,新的美好生活从消除智能技术使用堡垒起步。
为建设老年宜居环境,新的一年,北京市还将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方案,重点抓好公交站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园景区、超市菜市场、医院等无障碍设施,以及老楼加装电梯等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
,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便利和从容。(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