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频事项”更须精细治理

(2020-12-18 07:20: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高频事项”更须精细治理

    小区停车难,胡同难停车,乃民生的痛点,想必很多城里人都深有体会。尤其公共区域内的地锁、地桩等,令人无处停车的人感到非常讨厌。

    可是,北京却有这么一条胡同居然可以“自由停车”,不管是小区居民,还是外来市民,都能够顺顺畅畅地停车,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方便。这条胡同名叫干面胡同,地处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如此“停车自由”,缘于这里推进的智慧停车。

    就在一年前,停车难还是干面胡同的一大难题。由于这里人口密集,车流量大,非法占道现象突出,致使停车位稀缺,为此有居民用自行车、电动车抢占车位或者干脆私装地锁。无序停车不仅带来安全隐患,也使街坊邻里间因抢占车位而矛盾重重。为彻底整治停车乱象,街道、社区充分倾听民意,让居民参与决策,并引入管理团队,他们在清理占道车辆、拆除地锁地桩的同时,对胡同居民的停车需求进行了梳理,推进智慧停车建设,设置了124个车位,除满足本胡同居民外,附近的政府机关和商户也可以停车。凡符合三证合一(房产证、户口本、行驶证)条件的居民提出申请,并经确认、公示后,均可获得了停车认证,进入专属停放区域。为提升运营效率,胡同还开放了共享错时停放区域,早7点到晚5点间,区域内空闲车位可以对周边的办公需求车辆实施错时共享停车。即使有外来车辆白天缴费停入胡同的共享车位,晚5点前也会有停车管理人员提醒车主尽快驶离。另外,有亲朋好友来探访时,居民可向胡同停车自管会提出申请,每月最多领取8张标注专属车辆的“居民探亲券”,停车3小时仅需5元。倘若3小时不够,还可以申请以优惠价享受胡同外的路侧停车。如此一来,干面胡同停车管理变得井井有条。对于胡同里的居民来说,最大的幸福感莫过于“停车自由”,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担心没车位了!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明确指出,社区要重点治理在公共区域内擅自设置地桩、地锁或者其他障碍物阻碍机动车停放和通行的不文明行为。然而,条例的贯彻离不开人的智慧化推进和精细治理,解决胡同、小区停车难题如此,治理电动车充电问题也是这样。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日益普及,电动车充电成为生活中的“高频事项”,其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放眼全国城市、乡村,电动车乱停乱放者有之,飞线充电者有之,进楼充电、人车同屋充电者也有之,由此酿成的触电、火灾等事故不断。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柜、充电桩,居民通过投币或刷卡就能充满电,充一辆电动车往往仅需一元钱,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

    然而,办好事也有不到位的地方,“一元充电桩”虽好,但如果服务不够精细,居民照样有意见,比如,有居民讲“充电桩放地下车库不方便”,有人报怨“安充电桩挤占了公共空间”等。为将便民好事办成人人点赞的实事,有的小区改建智能车棚,刷卡才能进出,居民可远程查看充电状态和画面,停车充电不再操心;有的推出智能充电柜,不仅能自动断电、防止过充,还使用了阻燃材料和断电保护装置,让安全性更有保障;有的推出“充电地图”,将辖区充电点位告知居民与商户,让充电更方便。在提高服务“含金量”的同时,很多地方还为充电服务制定了刚性规范,以条例法规的形式治理违规充电行为,严禁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的行为。如此这般疏堵并举,使得便民服务更有温度了,并由此打通了基层治理微循环的“最后一米”。(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