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半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背街小巷,可如今却变成“高大上”的样子:艺术天幕、国际市集、互动喷泉、影院酒吧啤酒屋……在这条只有380米长的时尚街区,一步一景,文化多元,网红品牌琳琅满目,游客慕名而来,来了就不想走。自8月8日火爆开街以来,每天有上万人来此“打卡”,堪称京城炙手可热的“新商圈”。
望京小街地处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核心,周边高楼大厦林立、涉外企业云集,地理位置没得说,但此前这条小街却显得有些落伍和逼仄。随着城市定位和周边业态的更新变化,这里的整体空间愈显老旧,商业层次与当前的实际需求产生了错位。同时,道路破损、停车混乱、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也始终难以解决。为使望京小街转型成科技、时尚、艺术的国际化商业步行街,朝阳区委区政府、望京街道探索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大放异彩,其成功经验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即:活水、精细、多元。
先说“活水”。面对街区转型升级难题,他们以党建引领共商共治,引入社会资本“活水”,在街区更新、特色商业和文化街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智慧街区治理方面打造“五个典范”。从建立望京小街党建协调委员会,吸纳万科、方恒、中央美院等辖区党组织加入,汇聚区域党建合力,到区级层面召开小街治理调度会、街道级“吹哨报到”,涉及交通秩序、垃圾分类、施工管理、餐饮及商户规范管理等方方面面,几乎动员了区级所有职能部门为小街赋能,将这里的产权方、商户、居民、消费者与政府职能部门有机融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索“政府投入+社会资本”的模式,撬动数千万元社会资本,实现空间更新的同时带动业态升级和街区运营的全周期合作。其中,万科作为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了小街的空间改造、文化注入和产业引进。
再说“精细”。改造老旧街区,首先要精准找到痛点。在街区改造之前,望京街道广泛征求居民、商户、企业等各方意见,提出打造步行街的设想,将小街两侧那些破碎的商业空间进行连片缝合。万科团队也同步开启“敲门行动”,调研走访周边居民和商户及阿里、美团、奔驰等片区的头部企业,锁定了“停车难、垃圾多、能耗大”三大难点,梳理出“品质商业、文化体验、户外体育、艺术交流”四大核心诉求。紧接着,从街区风格、步行空间到智慧管理系统、引入国际文化元素,小街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每一环节都精细入微、精准到位。对于后续运营、管理上的难题,小街改造方也提前规划,逐一破解。如,为处理每天产生的大量餐厨垃圾,万科引入“零废弃”概念,垃圾分类的管理和实施采用德国理念及标准,实现垃圾分类可视化、可溯源、可控制,并经过分类处理“变废为宝”。
三是“多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商圈的底蕴和吸引力所在。望京小街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打造的是融合“文化、艺术、科技、运动”等多种特色的商业街区,力求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梦中的美好家园。比如,在下沉式中庭“望京坊”,各类艺术展览不断档,居民可以随时去逛逛,附近的白领们也可忙里偷闲去找找灵感;小庭院结合大台阶打造了水幕剧场,形成趣味互动景观。市集区域的夜晚,由户外恒温恒湿的投影设备制造出来的“蝴蝶”,会在孩子们追逐下飞来飞去。小街中段设置了“森波曼舞”区域,地面覆盖着明亮的色块,邀人们漫舞其中。小街东边开辟了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舞台,其中设置了滑板艺术场地和“秀场T台”,没有大型活动的时候,轮滑爱好者尽可展示身手,游客们可在迷离灯光下过把“走秀”的瘾。升级后的望京小街吸引了大量新晋品牌和网红IP,keep、唱吧、HIGO、北控城市发展等企业总部纷纷进驻,北京国际时装周、朝阳海外人才创业大会-国际创新展、看见德国等品牌活动相继举办。
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望京小街的华丽蝶变,为老商街迎来新生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