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当我来到京郊密云水库时,被眼前的美景惊着了。但见一泓碧水清澈明亮、波平如镜,朵朵白云倒映在水面,更有天鹅翩翩、水鸟翔集的动人画面。我从心底发出赞叹:“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密云水库的美,美的非同凡响,美的很有“底气”。烟波浩渺库区,水面最大时达到188平方公里,多年来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二类标准以上;库区内建有8.5万公顷水源涵养林,林木覆盖率达90%,构建出一幅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优美画卷。
作为我国自行设计修建的华北地区最大水库,密云水库对于京幾大地、首都城市来说,就是一盆安澜之水、生命之水、民生之水。时光悠悠六十载,在首都人民心目中密云水库乃“无价之宝”,功德无量!
1958年,为解决潮白河水患及京津“水荒”,京津冀20万建设大军会战燕山脚下,修建密云水库,创造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水利奇迹。60年来,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在拦洪蓄水、灌溉农田、城市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出巨大效益。截止目前,密云水库已累计为京津冀地区供水390多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供出320多个昆明湖的水量。
曾几何时,水资源自然禀赋不足制约了北京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北京连续遭遇干旱,密云水库蓄水量日渐减少,最“渴”时仅有6.8亿立方米,远低于43.75亿立方米的最大库容;水位降低到130.40米,距离4.19亿立方米的死库容水位仅差4.40米。尽管北京采取了一系列补水、节水措施,但入不敷出的局面难以改变。为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状况,2014年底来自湖北省丹江口水库的江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京,成为北京市的主力源,密云水库终于盼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上游来水和南水北调工程等共同作用下,2019年10月,密云水库蓄水量一度接近27亿立方米,水位线超过149米,达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值,为首都供水安全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可以说,密云水库兼具首都战略水源地、南水北调来水调蓄库等功能,是首都供水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与此同时,密云水库作为首都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里的生态环境。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一级保护区内就严禁游泳、垂钓、放养禽畜等12种行为,三级保护区内不得建设化工、造纸、制药、印染、冶金等对水库有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一条保水富民、绿色发展之路。其中,为破解“九龙治水”难题,率先在全国实现区域性综合执法,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当然了,生态“绿屏障”的形成,离不开河北张家口、承德等上游流域的默默支撑。继2018年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签署《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后,今年,《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又将正式实施,对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再升级。未来,京冀将通过实施“五大保水行动”,综合采取空间管控、规划引领、污染治理、水系生态修复等18项措施,让“生命之水”永远造福于首都人民。
生活用水的压力减轻后,密云水库向生态“绿屏障”转型。站在66米高的白河主坝放眼远眺,群山黛绿间,万顷碧波荡漾。从空中俯瞰,成片的生态涵养林正在这颗“华北明珠”周围形成一道绿色屏障。鸟类是最权威的环境鉴定师,它们欢唱的地方,应该就是生态乐土。据统计,目前在密云水库频繁活动的候鸟多达数十万只,包括淡水鸥、天鹅、白鹭、鸬鹚、秋沙鸭等100多种,这些鸟儿在盘旋翻飞、逐浪觅食、繁育后代,成为首都人民续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