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的核酸检测,让疫情防控之网更密实
这几天,不断有朋友“爆料”,说自己进行核酸检测了。刚开始我还有些担心,害怕他们不幸染上新冠病毒。不过这种担心很快便化为乌有。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危险,感染病毒的概率几乎为零,有的属于“应检”那一部分人,“尽检”是全市的防控要求;有的属于“愿检”那一部分人,没有在某个时间段去过不该去的地方,或接触过不该接触的人,更无出现发热等症状,只是心理上略为感到不踏实,害怕万一漏掉什么,他们预约登记进行核酸检测完全是出于自愿。
毫无疑问,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让我们跑在疫情的前头;海量的核酸检测,使得北京的疫情防控之网更加严密。
何谓“核酸检测”?这里不妨科普一下:每种病毒都有独特的核酸序列,用核酸检测进行大范围筛查,可尽快找出那些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者,减少病毒进一步扩散。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在很多国家大面积爆发、持续性扩散(目前在全球已造成近50万人死亡,其中美国为12.3万多人),与他们核酸检测的速度缓慢和数量不足大有关系。我们的国家和城市就不一样了,就拿北京此次突发疫情来说,一座拥有21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疫情又暴发在规模庞大、人流密集、人员复杂的新发地市场,其防控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北京之所以能够很快呈现趋稳迹象,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逐渐下降,除了升级防控措施,进行严格流调、全面溯源等因素之外,海量的核酸检测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自6月11日新发地市场发生疫情后,北京迅速扩大核酸检测能力,在短短十来天时间内,全市核酸检测机构由原来的98家扩大至128家,日检测能力由10万份增至30万份以上。其中,西城区新街口足球场“秒变”核酸检测点,大兴区只用了3天时间就建成三组核酸检测实验室。全市核酸检测采样人数则从每日8000人增长到50万人,累计采样已达300万人左右。眼下,从涉疫市场相关人员到各农贸市场工作人员,再到餐饮、食堂、物流、外卖等从业人员、中高风险街乡人员和防疫一线人员、以及交通、商超、银行等服务领域人员,已经或正在接受检测。北京多措并举提高核酸检测能力,竭尽全力做到“应查尽查、就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就像日前市委书记蔡奇所讲:“尽一切努力将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当然了,在流调、溯源、检测、排查工作没有完成之时,不排除还会出现确诊病例,也不排除还有这样那样潜在的风险点,但充分利用核酸检测这一科学手段,则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扩散。
在一定程度上讲,核酸检测能力代表着疫情防控水平,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力、执行力、战斗力的一个缩影。我们理应为生长在这个国家而自豪,为生活在这座城市感到幸运。不过,鉴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极快、发病隐蔽、十分狡猾等特点,从政府层面来讲,仍在压实主体责任,盯紧关键节点,尽一切努力把防控关口往前移。对于个人来说,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一定要坚持规范载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注意食品安全,避免生食水产品,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分餐制等等,严把自我防护的关口。
总之,只要疫情一天不结束,我们就要以足够的细心和韧劲,坚决地同病毒战斗到底。(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