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游须适度,疫情防控莫忘怀
长达5天的“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不论是旅游从业者还是游客都满怀期待。可是,想想清明节之时黄山景区的“人从众”模式、杭州西湖的“人桥”景观,都不免让人捏把汗。
按理说,大家都憋闷几个月了,利用节假日放飞心情是好事,旅游业复苏带来经济增长自然也不是坏事,但新冠疫情防控一刻都不容懈怠、一点都不能放松。境外疫情仍在汹涌蔓延,依中国之大、人口之众,“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啊!万一哪块“短板”出了问题,那祸患可就大了,而“人从众”无疑是最容易“溃于蚁穴”的,必须向这种模式说“不”。
日前,有网友在“放假不能出去玩,最容易憋疯的星座”一文中称,射手座、双子座、宝瓶座的人都是喜欢“浪”的类型,最渴望说走就走的旅行。本人是魔蝎座,不至于被憋疯,但对外出旅行同样充满渴望。所幸的是,今天五一小长假,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北京已连续十几天实现境外输入和本地确诊病例“双零”,进而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由一级级别调整为二级,京津冀健康“绿码”实现互认,三地人员可以相互间自由流动了,居民出行游玩有了很多选择。
相关平台预测,今年“五一”小长假将出现“补偿性消费”。其根据是,携程旅游板块“跟团游”、“自由行”以及境内游房源搜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3倍。马蜂窝旅游网近期的旅游数据调研显示,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健康“绿码”公布后,国内重要旅游城市的周边乡村游迅速成为人们“五一”出游的首选,民宿预订量环比增长233.7%。
是呵,就目前全球疫情形势看,要想出境旅游和国内远程游还不太现实,但郊游赏玩,也是心之所盼啊!这不,人在京城,随着“五一”小长假来临,停摆数月的京郊旅游市场渐渐苏醒。加之五一期间,气温走高,天公作美,假期踏青游览的人自然很多,特别是作为历年节假日热门景区和春游热点的颐和园、故宫、天坛公园、北京动物园等,更是人气爆棚。而北京郊区呢,像密云黑龙潭,怀柔红螺寺、雁栖湖,延庆八达岭长城和玉渡山等知名景区都陆续开放了,很多家庭已经订好了出游的门票住宿,准备出城奔郊区,住农家院、吃农家饭,来一场舒畅身心的旅行。据媒体报道,在京郊延庆大山里,很多民宿院落的订单呈爆发式增长,房间提前5天就已告罄。在一定程度上,5天的五一小长假,可以弥补好几个月憋闷在家里的缺憾,让身心好好释放一下乃情理之中。
然而,目前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对北京而言,作为首都,疫情防控任务依然复杂艰巨。前几天,北京在召开的相关会议上要求,疫情防控不容丝毫松懈,要认真查找风险漏洞,加固薄弱环节,更加精准有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五一出行,依然要把疫情防控到位作为前提。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公园景区的限流管控及综合服务,五一假期,北京市属10家售票公园将首次全部实行“网络实名预约购票、实名验票入园”,以保持游客低位运行、错峰游园。对此,广大市民游客要了解相关规定,及早筹划安排,避免耽误行程。同时,大家还要正确使用北京健康宝,严格遵守不扎堆、不聚集等相关防控要求,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五一”出游,每个人都是防疫第一责任人,要让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固化。有网友曾用“通风报信”“口捂遮拦”“漱手就勤”等改编成语形容疫情期间的生活日常,这是必须的。毫无疑问,假期出游,戴口罩、勤洗手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手段。同时,要时刻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不到“人从众”的地方去,排队时坚守“一米线”;集体用餐时要分散用餐、隔位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尽量享用自备干粮,等等,让“安全第一”体现在每一个细枝末节,务必做到防控休闲两不误。(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