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并行不悖
近日,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在检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没有病例不等于没有疫情,防控工作决不能松劲,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完善社区防控常态化机制,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补齐短板、堵塞漏洞,严防疫情反弹,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蔡奇同志的讲话非常明确,既要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又要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二者同等重要,并行不悖。
为什么美国疫情如此汹涌,总统特朗普还一个劲地吵吵着要复工复产,因为他心里清楚,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活动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几亿人的生活将成为非常大的问题,对庞大的国家机器之损伤也是致命的,这决不是靠“甩锅”就能逆转的。当然了,在处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上,特朗普显然是头脑发热,操之过急,没能把控好节奏,没找到恰当的时间节点,都死了好几万人了,还搞“大干快上”。说得难听一点,是在草菅人命。真不明白,美国人民怎么啦?竟然有那么多人还在放任特朗普胡来,甚至竟支持他连任总统。
且说北京的疫情防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当前形势看,虽说国内疫情持续向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全球疫情却四处暴发、迅猛蔓延,外防输入的压力相当大。特别是北京,对外而言是“国门”,作为特大型城市及重要国际口岸,输入性风险首当其冲;作为大国首都,对内而言是“心脏”,地位特殊、任务重大,是全球审视中国的窗口,任何事情的影响都会因全球聚焦而被放大无数倍,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上更是如此。只有以首善标准,竭尽全力做好防疫工作,毫不松懈把防控之网扎得更密实,堵住所有可能的漏洞,才能保障首都城市安全运行和经济社会稳定,对全国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然而,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尽快搞好复工复产,让首都城市动起来,让全市经济尽快复苏。因为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只有坚决地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才能抵挡住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将疫情造成的损失追回来,有的企业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有的企业正在赶工期、抢进度,这无疑都是积极因素。据悉,截至4月上旬,北京市2130项规模以上在建工程100%复工,全市30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复工率达99.9%,全市4408栋主要商务楼宇,复工率达超95%。正所谓“有供给才有就业,有生产才有收入”。鉴于当前国际疫情急速蔓延,外部需求陡降是必然的,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摧生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才能让经济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
不管什么样的经济活动,拧紧“安全阀”,阻断病毒传播、严防疫情回头是前提条件。近些天,我国本土新增病例再次连续出现,且有日渐上涨势头,个别省份甚至出现了聚集性病例。这些都在警示我们,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无处不在,疫情形势可能出现逆转不是危言耸听。战疫固然不易,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压力和挑战同样很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需要有强力支撑。比如说,伴随着返京人员大量涌入,城市运行和防控举措如何适应密集的人员交互?中小学陆续复课之后,学校的防控工作怎样有序开展,等等,对北京来说无疑都是新的大考,必须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筑牢严密完备的病毒“防火墙”。
总的来说,疫情防控从“应急”走向“常态”,不变的是坚决态度,即不松懈、不麻痹、不厌战;优化的是具体策略,即围绕防松动、防漏洞、防反弹,拿出万无一失的办法和措施。具体到每一个人,必须要做好个人防护,重塑卫生习惯。要严格遵守佩戴口罩、进门测量体温、就餐保持距离等规定,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不聚集,积极响应公筷、分餐、“非必要,不远行”等号召,把之前的好举措融入日常。
疫情虽凶猛,但可防可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虽困难重重,但办法要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凝心聚力,就一定能够实现重大历史转折中的“双赢”,使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并行不悖。(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