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更应自律,公园的野菜不要采
又到草木葳蕤、百花盛开时节,虽说今年情况特殊,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防控阶段,但北京奥森公园一年一度的“猫捉老鼠”游戏仍在上演,即挖野菜的“大军”与相关执法人员展开“游击战”,“敌进我退”之类战术被某些人活学活用了。
朋友圈里,经常有人在晒着各式野菜美食,招致更多人去挖去采。即便《北京市公园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公园挖野菜将被处于50元至100元的罚款,以及疫情期间管理方设置了重重障碍,依然阻挡不了某些人对野菜的向往和趋之若鹜的脚步。有网友戏称:“没有一株野菜,逃得过中国大妈的手”。
据媒体报道,青岛一位老太太,为了吃上一口野菜馅饺子,这位硬核老人居然从沿线的冲过防护网缺口爬上了高速公路,全然不顾周围呼啸的飞车和浓烈的尾气,专注地俯身于道路两旁的防护带里挖着野菜,被巡逻民警劝返时已收获了大半袋“战利品”。
今年天气回暖早,加上近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到公园休闲踏青的人们逐渐增多,挖野菜、惊扰野生动物的不文明现象也增多了。清明节期间,尽管各个公园启动了高峰限流措施,并制作了一些宣传横幅,劝阻各种不文明行为,挂在重点点位,但挖野菜、撸柳芽等陋习依然存在,甚至出现聚集式踏青、扎堆式采挖现象,其中不乏衣着体面、谈吐优雅的群体。对此,执法和管理人员在进行劝阻和处罚的同时,一再提醒游客:疫情期间在公园游览时要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对于园区的野菜要手下留情。
对于疫情期间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了,这里无须赘言。对于公园禁挖野菜,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未必人人都十分明白,有必要再唠叨几句。
之所以不让乱挖野菜,首先是一个生态问题,就像某些省份出现的滥采乱挖冬虫夏草、草苁蓉一样,会使当地的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自然灾难发生,甚至会导致野生植物濒临灭绝。城市公园里乱挖野菜,同样会毁坏园区的植被平衡和自然法则。最直接的感受是,那地上被挖出的一个个小坑,就像一块块土地“斑秃”,成为公园的“硬伤”,实在有碍观瞻,正可谓“赏春不可伤春”。就以公园里常见的蒲公英为例,那一朵朵小小黄花、一只只毛绒绒的球球,无疑令人赏心悦目,且充满诗情画意,理应成为公园绿色生态的标配。可是,如果蒲公英刚一露头,就被掐尖或连根挖去,则大煞风景。长此以往,蒲公英的悲惨命运势必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其次,乱挖野菜是一个关乎生命健康的问题。不仅路边的野菜不能采,因为这些野菜吸足了汽车尾气,人们食之如食毒,患上疾病乃至重症的几率会大幅增加,而且公园的野菜同样存在食用安全问题,为防治病虫害,为树木、花卉喷洒农药是常有的事,野菜也会“躺着中枪”,吃了带农药的野菜会有什么后果,你懂得。更何况,某些野菜本身就带毒性,因误食野菜而丢掉性命的教训很多。就拿一向被视为山珍的山蕨菜来说,口感鲜滑爽脆,是农家热炒的当季头牌。殊不知,山蕨菜中却含有对人类可能致癌的原蕨苷,通过处理后可减少,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如果大量食用,可就危险了。
不可否认,平淡无奇的野菜蕴含着国人乡愁和情愫。上点岁数的人都知道,在灾荒饥馑年代,野菜曾把很多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堪称“救命菜”。现在物质生活好了,白面大米、鸡鸭鱼肉成为家常便饭,却思念起记忆中的美味野菜。就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美味山珍吃腻了,便十分想念当年落难之时吃过的农妇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不过就是把冻白菜帮子、冻豆腐和土豆一起放到锅里炖了罢了。
当然了,野菜自有野菜的妙处,抛去解腻爽口的口感不说,有些野菜对降“三高”、消炎去火等确实有些作用。但君子爱吃如同爱财,同样须取之有道。如今,市场丰富了,人工种植的野菜一年四季都不愁没有卖的,如果馋这口儿了,何不到超市和菜市场去买一点,花不了几个钱的。至于公园和路边的野菜,就赶快收手吧,不要让人瞧不起!(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