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北京榜样”,你行我也行
小时候,我崇拜的英雄人物大多与“壮怀激烈”有关,比如说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舍身炸雕堡的董存瑞、面对敌人铡刀毫不畏惧的刘胡兰,等等。对拦惊马救儿童的刘英俊、用身体制服井喷的铁人王进喜,同样佩服之至,也想像他们那样成为“出彩中国人”。待我读到中学时,“科学的春天”来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名言对我影响至深,对钱学森、华罗庚、陈景润等用知识报国的科学家,自然崇拜的不得了,以至于对我整个人生的成长路径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不过,青春年少之时,对英雄模范人物尊崇归尊崇,学习归学习,总觉得他们不是凡人。他们好比是天上的星星,自个儿好比是地上的石头,怕是一辈子都望尘莫及哩!直到后来,我参军入伍,考上军校,当上新闻干事,采访报道了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我才真正懂得,原来英雄模范也源自普通平凡,只不过他们在平凡之中能够完成“壮举”,把普通人想干的事情干好了——用现在的话讲,崇高的理想在追梦奋斗中得以实现。“北京榜样”无疑就属于他们这一群体。
记得“北京榜样”评选活动是从2011年开始的,每年被推荐的人成千上万,最终只能有十来位同志当选。他们之中,有科学家、企业家、教授、大国工匠、名医、法官等社会精英,但大多都是来自基层的普通人,他们用凡人善举谱写时代精神,用默默付出展示崇德向善的城市风尚。远的不讲,就说当选为2016年“北京榜样”的张宏伟吧,只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一天上班途中,他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发现驾驶员还卡在车内但车已冒出浓烟。危急关头,他迅即钻入狭小空间配合对方事故车司机施救,此刻仪表盘下已见火焰。他拼尽全力反复推拉已经变形的操作台和方向盘。就在他将驾驶员拖至车外的一瞬间,大火吞没了车辆。这样的同志成为“北京榜样”,当之无以愧!
2017年当选“北京榜样”的有12人,其中有3位女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是创建“三有”和谐社区(弱势群体有人帮、矛盾家庭有人解、难事解决有机制)的呼家楼北社区党委书记殷金凤。一位是17年如一日为小区居民办实事、打造社区“一站式服务”等项目的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潘瑞凤。还有一位是延庆区张山营镇小河屯村村民贺玉凤,她20多年坚持义务捡拾白色垃圾,被誉为“环保奶奶”。她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2018年北京榜样”获奖名单中,也有一位公交车司机,名叫刘宝中。他虽然没有什么英雄壮举,却有一颗菩萨心肠。他把乘客当成自家人,遇到腿脚不好的总会过去搀扶一把。由于他工作的线路是北京公交系统内为数不多的“一人一车一线”,也就是说从晓月苑三里公交场站到大王庙的313路公交线路上只有他一名驾驶员,乘客大都是老主顾了,彼此之间比较熟悉,他就尽其所能地帮助乘客干这干那的,连上医院挂号、接送孩子事都乐于去帮。在他的真情奉献下,小小的车厢变成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流动“四合院”。另一位草根是田琴,密云区的一位普通家庭主妇,十几年来,她放弃到城里打工挣钱的机会,任劳任怨地承担起了照顾家里7位老人的重担,其中三位患有脑血栓,一位患癌症,同时她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其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用一颗孝心,书写赡养七位老人的佳话。还有一位是“小巷管家”梁萍,退休不褪色,没白没黑地为居民操劳,倾心竭力地擦亮街区底色、扮靓美好家园。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平凡因付出而出色、平凡因奉献而伟大。
“新十年”开启之际,“2019年北京榜样”如期产生,张卫东、赵鑫、田刚印等10名年榜人物,以及获得年度特别奖两个集体: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61位科学家群体、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女民兵方队,都让我们可亲可感,鼓舞着人们见贤思齐、向善向上。就拿他们中的喻中升来说吧,从检察官岗位退休的他,自打探访了曾经插队的内蒙古,看到荒凉的沙滩,便决心倾尽所有“回乡治沙”。大病初愈的他带领工人移树、播种、围封、打井,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气馁,历经三年艰辛治理,终见草成片、树成行。如今十年已过,3000多亩荒漠已成防风固沙的美丽绿洲。你说这样的榜样能不让人感动和敬佩吗?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学习榜样的精神,对标他们身上的那股拼劲韧劲,中华大地必将汇聚成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这正是中国梦的硬核所在,也是国人的福祉所系。
面对“北京榜样”,有一首歌最能表达我们的心声:“世界每天都在变,只有梦想不变;就让时间来证明,奇迹总会出现……找一个方向,把能量释放;希望就在前方,你行我也行……”。(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