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重在“打伞破网”
最近,北京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召开的全市推进会,北京市法院也召开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都强调进一步加大“打伞破网”力度,把深挖“保护伞”“关系网”作为主攻方向。我想,如此目标定位无疑是追根溯源、釜底抽薪之举。可以说,“保护伞”一天不拆、“关系网”一日不破,黑恶势力就难隐其形、断其根,社会就难于安宁。
据媒体相关报道,凡是黑恶势力猖獗的地方,大都带有官场背景,即背后必有“保护伞”“关系网”。如,安徽省淮南市在严打“套路贷”犯罪活动中,深挖彻查犯罪团伙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关系网,成功打掉蔡某某、姚某某、钟某、张某等一批“套路贷”涉黑社会组织犯罪团伙。其中,仅蔡某某一案,就有20名被告人被起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11项罪名,8名公职人员涉案保护伞及关系网落入法网。吉林省吉林市某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永福,组织黑社会团伙,将黑手伸向建筑、土地、林地承包、采矿等多个领域,大肆敛财,为害一方。其背后的保护伞涉及吉林市当地政府、政协、公检法等系统公职人员43名,级别最高的是吉林市原政协主席崔振吉。
在十九大以来查处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案件中,有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也沦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如,广东省原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师,为黑恶势力非法采矿提供帮助,包庇和放纵犯罪分子,充当“黑矿靠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湖北省黄冈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汪治怀,身为逮“鼠”的“黑猫警长”,竟然为涉嫌容留他人吸毒、开设赌场、赌博等违法犯罪的嫌疑人提供非法保护。更有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孟建伟,违规批准购买民用枪支弹药,干预案件审查,全家齐上阵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带坏当地一批公安干警,成为十足的“伞上之伞”。还有一名“黑”得离谱的官员是湖北省公安厅原常务副厅长、省应急管理厅原厅长郭唐寅,这家伙不但参与赌博,大肆索贿受贿,还利用职权,插手司法活动,干扰司法秩序,栽赃陷害无辜者,充当恶势力犯罪“保护伞”,简直就是恶贯满盈。
北京的治安状况虽然不错,但并非世外桃源。对于这个特大城市来讲,“打伞破网”同样是一场硬仗,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据悉,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深入推进,北京已成功打掉涉黑组织4个、涉恶团伙113个,累计破案1940起。在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中,已立案17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6人,移送司法机关34人,令人心大快。这当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房山区某村原党支部书记陈海涛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其突出特点是践踏基层政权,攫取非法经济利益,犯罪时间跨度长,触犯罪名多,涉案财产数额巨大,成为当地的一颗毒瘤。试想,如果没有“保护伞”撑着、“关系网”罩着,这帮黑恶势力能长期逍遥法外吗?
实事一再证明,黑恶势力要想成“气候”,必然寻求各种“保护伞”“关系网”;黑恶势力之所以能长期恶霸一方,必然有各种“伞”和“网”作支撑。而个别党员干部为了一己私利,甘于被“围猎”,他们庇护、纵容甚至亲自参与和组织涉黑涉恶活动,严重破坏当地政治生态、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严重侵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蛇要打七寸”。可以说,要想真正达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预期目标,“破网打伞”乃重中之中。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必须“刀刃向内”,在“打伞破网”上出更重的拳,用更实的招,紧盯关键人、具体事,真正让黑恶势力在党和政府机关没有任何藏身之地。按照北京市的工作部署,下一步将在线索核查摸排、破案攻坚、“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宣传发动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紧扣长效常治的目标,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工作长效机制,坚决做到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伞必打、有腐必反、有乱必治、除恶务尽。对此,我们信心坚定,充满期待!(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