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在千年古都的“东方绿星”
这是一座千年古城,从古蓟城、唐幽州城、辽南京城,到金中都城、元大都城、明清皇城,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构成这座城市丰厚多元的文化底蕴,历史天空中闪烁着一道道属于华夏大地、属于这座城市的耀眼星光。这就是北京。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看北京,这里不仅是一座创新之城、改革之城,还是一座绿色之城。
天安门向南48公里的中轴线,大兴国际机场宛若一只“金色凤凰”,气势恢宏,展翅欲飞。沿着新机场高速一路向南,映入眼帘的是集中连片、成带联网的大尺度绿色空间,“穿过森林去机场”的景观不只国外有,咱北京也有。
百里长安街东端,距天安门约25公里的千年大运河北首,一座回望历史、并将穿越千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拔地而起。通州,这座因水而兴的古城正逐渐成为现代化的生态宜居之城,呈现水清岸绿、林水相依的宜人景观。
通州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10年前,通州区森林覆盖率为19.17%,森林结构主要以农田林网和四旁散生树为主,像模像样的森林很少,树种单一,以毛白杨、垂柳、洋槐为主。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不断构建多功能、多类型、多层次、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新建东郊森林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湖白河生态带等5处万亩以上的大尺度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形成了成方连片、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绿色空间格局。截至2018年底,全区森林总面积达到2758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0.3%;绿地总面积6337公顷,公园绿地面积2381公顷。
“万木拱翠拥袖底,千年守望泛心头。”这是屹立在“千年守望林”最高处文昌轩上的一副楹联,描绘的是“千年守望林”和“东方绿星”的美丽风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千年守望林”是城市副中心启动建设之后最早建成的一片标志性森林,面积为36.5公顷。据悉。守望林最初准备做成一大片湿地,后来按照“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指导理念,变水为林,并从中国传统村落和城市营建中找到灵感,将“祖林”“社林”等演化为“千年守望林”,赋予这片林地诸多新意。在这里,常绿树和落叶树三七混搭,其中有从附近拆迁的村庄中搬来落户的大槐树、榆树、椿树等乡土树,季节变化明显,一年四季呈现不同色彩和风景。守望林里,2.5公里的漫步道和1公里的慢跑系统绵延其间,人们在林间运动、休闲,仿佛置身于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美丽画卷。
“千年守望林”南边,便是正在建设中的城市绿心“东方绿星”。城市绿心之所以叫“东方绿星”,是因为这里曾经是1984年投产、并在2012年停产的东方化工厂,是改革开放后北京产业大发展的缩影之一。
“东方绿星”是副中心生态城市最核心的部分,用生态划分城市格局,是对以往城市建设模式的一个突破和创新。按照“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的空间布局,该绿心绿化面积将超过万亩,包括8400亩新增的永久绿地、1700亩“留白增绿”的临时绿地。“一核”是指总面积达1200亩的生态保育核,如同一颗巨型五角星镶嵌在大运河畔。“两环”即星形健身步道环和24节气环,前者长达5.5公里,由一条8米宽的骑行道和一条3米宽的健康步道组成,沿线还将密植6排、共6000棵大树,建成后将是一条彩叶林荫大道;后者为星形健身步道,两侧将按照的24节气布置24个节点,每个节点选取一种代表当季物候的节气树,如山桃、玉兰、香椿、榆树等,辅以节气主题的景观小品、文化标识等,营造出“春牛寻香”“甘雨涵清”“草木惊蛰”“春分燕来”等24个景观林窗,为绿心注入浓浓的文化味儿。“三带”即形成六环路景观带、大运河景观带、运河故事景观带。“五片区”即为体育区、雨洪区、科普区、文化区、市民区,其中文化区将配建北京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等三大公共文化设施。在“东方绿心”之外,还有一片占地300亩的“小绿心”,过去曾建有100多家企业的厂房,如今9000多棵乔灌木在这里扎根,营造出一大片近自然生态环境,特别适合鸟类虫类栖居。
昔日化工厂变身城市绿心,老工业遗址回归自然的动植物乐园,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现象,体现出了什么样的理念?!据悉,万亩“东方绿星”今年底景观初具,明年底基本建成,用不了多久,这里将形成森林郁郁葱葱、小径鸟语花香、景观四季分明的城市环境,市民可享受更多的绿色福祉。(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