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美行天下
美行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004
  • 关注人气:16,8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与消费碰撞,激活京城“夜经济”

(2019-08-21 07:33:45)
标签:

杂谈

文化与消费碰撞,激活京城“夜经济”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夜生活”,北京人好像没什么感觉,在外地人特别是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人”面前,往往羞于提及。也难怪,在北京,即便像西单、王府井这样的繁华街区,白天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夜里则是另一番境况,晚上10点钟以后就冷冷清清了,置身其中,有种形孤影单的感觉。笔者身为一名公职人员,晚上加班赶材料是常事,每当夜半饥肠辘辘时,便心想若能来上几个烤串或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该有多好,可惜这不是在南方城市,冷寂的街面上是难觅其踪的。
    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各大城市,从晚上8点到凌晨3点都有丰富的夜生活,活动内容很多,比如说在东京的歌舞伎町看民族艺术表演,这里有和太鼓乐的激情演奏,人们吃着烤串和毛豆,喝着独具日本特色的柠檬鸡尾酒,别提有多惬意了。但凡来到日本的外国游客大多都想体验当地的夜生活,由此带来非常可观的“夜经济”。在英国伦敦,由酒吧、俱乐部、餐馆、音乐厅、剧院等组成的夜经济空间,吸引着大量本地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据悉,伦敦的“夜间经济”提供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年收入达660亿英镑,占到英国总税收的6%。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的公演有很多夜场,纽约地铁24小时运行,夜间出行游玩完全不用担心末班车问题。在宝岛台湾,吃夜宵、逛夜市成为多元化娱乐的重要部分,台北的夜场几乎无处不热闹兴旺,拉动了全岛的经济发展。在中国的成都、重庆、杭州等城市,也都有各自的“夜经济”名片。反观北京,除了三里屯太古里、簋街美食街等少数夜色阑珊的地方外,鲜有夜生活“打卡地”。
    有一个指数叫“宵夜指数”,即一个城市的宵夜越热闹,经济越发达;反之,经济越萧条。霓虹闪烁、歌舞升平之中,蕴藏着一片巨大的、颇具包容性的消费场景:夜间经济。正所谓“白天经济靠生产,夜晚经济靠消费”。
    “三驾马车,消费为王”,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活色生香的夜经济,无疑是北京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为此,北京适应城市发展规律,近年来将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推出13项具体举措,包括首批打造四大“夜京城”地标、建设首批“夜京城”商圈、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鼓励各商圈模式创新,搭建新兴消费场景,繁荣夜间经济消费新业态。也包括出台“深夜食堂”门店最高50万元的扶持政策等,因地制宜地做好文化与消费的碰撞、融合。从目前的发展成果看,可谓多点开花。
    找准了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定位,自信满满地掘金夜间经济,不断优化产品供给,正是北京“越夜越美丽”优势所在。
    夜暮低垂,由昔日工厂大院变身文化地标的751时尚消费园区,灯光迷离,别具韵味。小柯剧场的音乐剧、活的3D美术馆数字艺术秀、珍爱时刻植物园餐厅的“夜赏昙花”、空中夜市和猛犸市集、ACE CAFE的无酒精鸡尾酒Party……整个园区人气鼎沸,俨然一座“不夜城”。
    晚上10点过后,三里屯太古里夜间的商户已不再是单一的电影院,而是延伸到休闲娱乐、餐饮等多领域。其中,乾杯烧肉居酒屋等餐厅纷纷把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12点,三联韬奋书店则是24小时不打烊,满足各类人群的阅读需求。而晚上9点过后的王府井大街上的全家便利店也是最热闹的时候,在剧场看完演出的观众、在附近酒店居住的外国人、刚结束一天工作的上班族扎堆于此,享受着关东煮、便当、饭团等各式美味。
    通州夜经济商圈之一的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每当夜暮降临,园区里便热闹非凡,烧烤、地方小吃、麻辣烫等店铺顾客盈门。晚上10点过后,胡桃里音乐主题餐吧迎来夜间消费第二高峰,灯光映照着盛满鸡尾酒的高脚杯,觥筹交错间台上乐手送出动人心弦的曲目。还有主打异域情调的北展莫斯科餐厅、中轴线上雁翅楼的“深夜书房”、首都博物馆等各大文化场馆举办夜间参观活动等,呈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京城夜生活独特样式,试图满足井喷式的文化消费需求。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服务性消费对北京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4%。其中,夜间经济异军突起,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不足为奇,因为北京的文化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消费群体呈“故宫跑”态势,夜生活日益丰富,夜经济焉能不兴?!(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