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产业化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家里的废铜烂铁、破衣褴衫、残碎的瓶瓶罐罐、磨穿了底拱破了帮的鞋子等废品,都是可以卖钱的;就连女人梳头掉落的长发也都且积少成多,隔上一年半载的,就可以拿出来卖钱或换些生活用品。那时,能卖钱和置换物品的垃圾都不叫垃圾,是真真正正的资源,以至于打扫街巷院落产生的垃圾其成分都很单一,除了落叶、灰尘、纸屑,似乎没别的了,可这些东西也是宝贝啊!将其铺垫于厕所、猪圈,既干净卫生,又能转化成上等的农家肥。
时隔三四十年,在我们经历了“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痛苦、无奈之后,从前的那般令人怀念的光景分明又回来了。
据媒体报道,当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沸沸扬扬的热点话题时,塑料制品行业也跟着火了起来,在浙江台州的一家塑料制品厂,尽管工人们在夜以继日地赶工生产,但分类垃圾桶依然供不应求,一辆辆进货的卡车只得排队等待。上海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7月1日实施的,而各小区的筹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启动了,由此很多物业从今年四五月起,就纷纷在淘宝、拼多多、苏宁易购等网络平台采购“分类垃圾桶”了,导致商家断货。上海垃圾桶不够用了,北京、天津、重庆等各大城市的垃圾桶需求量如何?想必很快也会呈井喷之势。
其实,垃圾桶热销只是垃圾分类带动新市场的一个前奏,垃圾处理所蕴含的市场巨大。在近期相关机构的市场分析中,多方都预测垃圾分类市场的规模在千亿元以上,其中部分乐观者预测将达到2000亿元上下。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企查查数据显示,6月至今,全国新注册涉及垃圾业务的公司多达165家,涉及再生资源业务的公司多达4000余家。可以说,垃圾分类领域全产业链上都有创业机遇,从投放、收集到运输、处置,处处是商机,甚至对于不能回收的湿垃圾,也有企业盯上了。我们知道,家庭厨余垃圾可以通过粉碎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既方便又卫生。目前,在垃圾粉碎处理器品类中,除了传统的爱迪生和厨邦德之外,海尔、惠而浦、美的、荣事达等家电企业,潜水艇、摩恩、科勒、欧琳等相关建材品牌的产品也在陆续上市,为的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生活垃圾处理需求。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垃圾分类”走进千万个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亿万个城市和农村家庭,乃至覆盖全社会,绝大多数生活垃圾都将通过我们的“分类之手”,化腐朽为神奇,摇身一变成为各种宝贵资源,制造成新的产品,继续为我们所用、给生活添彩。如此循环往复,既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清爽起来,又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自然资源,对于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也会催生和带动相关服务业。如,支付宝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已覆盖国内十几个城市,市民的生活废品从塑料瓶、玻璃瓶、纸板箱、报纸书刊、废旧衣物等,到大型家具家电、装修废弃物等废品,均可进行上门回收。这些服务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垃圾排放。6月25日,饿了么在线外卖平台增添新业务——代扔垃圾服务,只要付出12元的单价,就能在3公里内找到人跑腿扔垃圾。前提是用户先行完成垃圾分类,外卖小哥只负责扔进对的垃圾桶。该服务的上线,无疑是一个新的风向标。在先行强制垃圾分类上海,不仅代扔垃圾服务在各个小区悄然冒了出来(单次收费从2元到10余元不等,有的还推出70元到100元的包月价格),而且还催生了教育培训、软件开发、VR设备租赁等相关产业。可以说,垃圾分类产业化是一个新兴市场,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