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新常态

(2019-07-09 07:44: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新常态
    继上海启动“垃圾分类大考”后,北京也传出立法推动垃圾强制分类的消息,由此“垃圾分类”成为线上线下最为热门的话题,冒出来不少垃圾分类的段子。
    在生活垃圾分类上出现不同版本。7月起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法,是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种类型分类的,被网友总结出“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猪都不要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吃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此种“猪分类法”虽说还不够严谨,被网友们挑出“刺儿”来,但一来二去,大家反而记得更清了。
    北京的四类生活垃圾则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与上海的“四分法”只是名称不尽相同,其内容分类和处理操作都是一样的。北京版的垃圾分类口诀可谓朗朗上口:“能卖钱的蓝桶桶,易腐烂的绿桶桶,有毒有害红桶桶,没人要的灰桶桶。”相信小孩子们读上两遍就能记住了。
    要说垃圾分类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北京、上海十几年前就倡导和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了,但对于广大市民群众来讲还真是个“麻烦事儿”,可谓“知易而行难”。归要结蒂,一是没有真正把垃圾分类当作新时尚,二是缺少制度约束力,分不分大多凭个人自觉。当然了,也有一些地方分的好并且长期坚持的。像咱们北京的朝阳区,从2009年开始在辖区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每个社区的党员都要签订责任书,承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社区给每户家庭发放指导手册,通俗易懂,一学就会。尤其值得效仿的是,他们通过创新方式方法调动起大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用“小积分”解决大难题。比如说,一公斤厨余垃圾积2分,一公斤废旧报纸积10分,200个积分折算15元,可兑换卫生纸、洗手液等生活用品,或者享受家政保洁、理发等社区服务。如此一来,从最直接的“变废为宝入手”,大家把意识化为行动,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那么难了。更重要的是,朝阳区分类转运明确垃圾流向,末端处理消纳注重“资源化”,形成了从前端投放、收集、转运到末端处理消纳全过程的垃圾分类模式,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据悉,今年年底,朝阳区有望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一方面,社会宣传活动要做起来。要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不分类,眼下轻松,但长期的生活环境、土地资源成本不可估量,欠下的“巨额债务”每个人都要偿还。特别是学校教育要抓起来,如果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纳入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从小养成分类习惯,并促使每个家庭形成分类习惯。另一方面,要以立法的形式进行“硬性约束”。有了法律规定,做不好就被罚,倒逼人们把这件早就该做好的事情做好。
    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正从过去倡议阶段转向法治阶段,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如果进行混合投放或混合运输,最高可罚5万元。而北京、广州、杭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均已出台实施垃圾分类方面的规章制度,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其处罚力度相信不会比上海弱。正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只要处罚执行得好,必然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并能够久久为功。要知道,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关处罚可比我们狠多了。这就好比我国8年前开始施行醉驾入刑,起初大家有点接受不了,但很快就适应了、习惯了,不再觉得有什么不妥。垃圾分类也一样,“随手扔”不是小节问题,有了制度的刚性和执法的韧性,行动力和自觉性都就有了。
    推进垃圾分类,后端处理的工作必须及时跟上,既要像朝阳区那样建立垃圾全流程分类消纳体系,也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强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严禁商品的过度包装、快递的繁复包裹、一次性餐具的泛滥等,从法治层面严控垃圾“来路”。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垃圾越少,越有利于垃圾分类,“减量”与“分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齐头并进,方能大有作为。(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