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燃的《流浪地球》,中国精神的激情释放

(2019-02-19 13:26:33)
标签:

杂谈

超燃的《流浪地球》,中国精神的激情释放

     今年春节朋友相聚,话题不免谈论《流浪地球》。起初我还一脸的不屑,以为那不过是以贺岁为噱头,故弄玄虚的圈钱类东西,看起来很美,实则博人浮浅一笑罢了。然而,似乎就在人们毫不经意间,这部片子火了,用时下的流行词讲就是“燃爆了”。从大年初一(2月5日)上映以来,口碑与票房一直齐飞,评论称之为中国的“硬科幻电影”,可媲美好莱坞科幻大片。截止2月18日,票房已逼迫40亿人民币,超过了《红海行动》,成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猫眼预测最终票房超50亿元。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就连海外的票房也创下佳绩,赢得好评如潮。《好莱坞报道者》、《纽约时报》等诸多媒体报道称“场面震撼”“特效惊艳”“中国电影终于加入太空竞赛”,等等,一切都让人感到是那样的梦幻和始料未及。

    电影《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不远未来的故事:太阳急剧老化,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到红巨星的膨胀阶段,地球也将因此万劫不复。为了地球人的存亡,地球上的联合共和国作出了一项紧急决定,在地球上建造上万座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每个产生上百万亿吨的推力,把地球当成一个庞大的宇宙飞船,驶离现有轨道,驶向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比邻星,从而开启了一段长达2500年的星际旅行。然而,在经过木星时,木星的强大引力导致部分发动机停转,地球因此被引力拉向了木星。在地球即将撞击木星的危急关头,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使地球得以摆脱木星引力而获救。这种为人类命运慷慨以赴的英雄精神,以其熠熠生辉的普世价值,令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观众都为之动容和膜拜。影片没有反派,没有人性的冲突,只有人类与自然、地球与太空之间的较量,这样属于集体的英雄主义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英雄情绪。“带着地球去流浪”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气魄和胆识。

    我不知道《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能否算作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我只知道这部电影如此广受关注,其意义已经超出电影本身,成为中国崛起的一个燃点。因为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更是如此,不仅在拍摄制作上要有巨大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一定的科学素养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作支撑。《流浪地球》的诞生绝非偶然,实乃中国科技发展厚积薄发的一种必然。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一穷二白中绘制蓝图,于西方世界的虎视眈眈、围追堵截中打造自己的工业体系。然而,我们终究步入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轨道。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从“天眼”探空到“蛟龙”入海,从“墨子”传信到“北斗”组网,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进发。新年伊始,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使得沉寂了46亿年的“蟾宫后院”终于等来首个人造物体,堪称人类半世纪以来在探月方面的最大壮举。可以说,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当惊世界殊”成为催生优质科幻电影的肥沃土壤,中国电影已经到了“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时候了。诚如《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所感叹:“如果生在别的时代,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学的繁荣。”

    相比于好莱坞大片中的那种美国式英雄个人主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英雄主义、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精神,无疑是博大深邃而“与众不同”的。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心存疑虑:地球什么时候毁灭?谁来拯救人类?《流浪地球》告诉世界,带着地球寻找家园,是中国的解决方案,是中华文明的智慧,而领导这场驱动地球远离死亡之境、寻找新的家园的,正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影片的中国叙事、中国美学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这也正是让“歪果仁”从中感到“眼前一亮”的地方。

    观看《流浪地球》,既可以感受到好莱坞大片的震撼,看到高科技的炫目呈现和高规格制作的宏大空间,也可以充分感到中国式的家国情怀,即把地球当作家园,把人类当作一个大家庭。当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时,不是造一个巨大的飞船,带着人类的基因和精华离开地球,让剩下的同胞化为灰烬,而是把拯救全人类的重任扛在肩上,带着地球寻找新的家园。这种“一个都不能丢下”思想情感,是人类最可珍视的东西,闪耀着人性光辉,铸就了团结的力量。这样的大智慧、大格局、大胸襟,不仅展现在《流浪地球》中,更彰显于“一带一路”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上。(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