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得感“集体爆发”也是一种年味儿

(2019-02-04 08:3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获得感“集体爆发”也是一种年味儿
    猪年春节触手可及,有一句暖心的话在朋友圈传开,“胖人九分财,不富也镇宅”,并配有一副胖美人图画。就是嘛,猪年春节就不该忌惮“胖”字,焉能跟美食过不去?!
    此时,我还想到了“啥是佩奇”,就在有些在外的游子犹豫着回不回老家过年时,一个《啥是佩奇》的视频让亲情和乡愁浓成一杯酒。是的,生活再富足也替代不了阖家团圆的美好啊!而过年则让这种天伦之乐以最富文化底蕴、最有精神内蕴的形式呈现出来了。
    就在咱们闲聊间,我分明感觉到浓浓的年味儿在悄然弥漫。全然不像有些人所讲的“如今对过年没了感觉,因为年味变得寡淡了”。
    记忆中的年味是啥样?有人说是“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的歌谣;有人说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还有人说是穿新衣、得压岁钱,以及返乡的车票、带回家的礼物、过年不许说不吉祥利的话,等等。可是现如今,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大大改善了,平日生活都胜似过年了,人们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煞费苦心地筹备年货了,再也不会为吃顿饺子、穿上新衣、得到压岁钱而兴奋激动了。要知道,年味的时代特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老的年俗或许正在隐退,但新的年俗也在悄然呈现,比如网络联欢、手机送福、在线抢红包,还有春节冰雪嘉年华、过民俗体验年和海外旅游年,更有“故宫过大年”,等等,无不给人以新风扑面之感。如果总是用老眼光看待新年俗,漠视获得感的“集体爆发”,年味的时代表达也就无从淡起。
    说到获得感,不能不谈春运的时代变迁。有人说,“春运”一词始于改革开放之时,也有人讲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其实早几千年前的古代便有了春运的概念。那个时候,虽然“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很普世,但在外做官、经商、科考的人也是需要在过年回乡同家人团圆的,只不过当时的千里行程,通常要走上个把月,舟车劳顿可想而知。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火车成为春运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即便在国内,跨省、跨区域回家,也往往需要短则一天、长则数日的车程。
    现如今,高铁代替绿皮火车成为春运主力,坐飞机、乘轮船算不得什么了,自驾私家车对普通百姓来说乃平常稀松之事,多元化出行让春运空间大大拓展。从出行速度看,也有天壤之别。十几年前的绿皮车时代,全国铁路平均时速只有40多公里,再看现在的“复兴号”高铁动车,时速在350公里以上。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0公里的距离,几十年前几乎要走一天一夜,现在只有4个小时的样子即可抵达,高铁将时空距离大大压缩,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了。
    再说春运规模,1954年的春运人数只有2300万人次;1979年春运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人次,“一票难求”成为此后每年春运的焦点。而今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30亿人次,40年扩大了30倍。至于购票方式、候车环境、旅途餐饮,等等,变化之大,同样令人始料未及。
    说年味,也得说说购买年货这档子事儿。如今,不光各大超市、年货市场红红火火、年味十足,线上各大平台以年货为主题的购物节也如约而至。网易考拉进口年货节、天猫年货节、中国邮政年货节等纷纷开启,指尖上的年味更浓。据近期多家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显示,除炒货、腊味、新衣服等“老三样”外,潮流电子产品、智能家电和新一代健康产品成为年货清单的必选项。更有“网购”年夜饭、买遍“五大洲”的生鲜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什么进口水果、肉禽、水产成为国人过年期间餐饮消费升级的核心,智利车厘子、波士顿大龙虾、新西兰长寿鱼、加拿大北极参、越南黑虎虾等都摆上了国人过年的餐桌。   
    与此同时,寻“年味儿”旅游成为国人的重要过年方式。携程公司近日发布的《2019春节长假旅游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春节长假将超过4亿人次出游,出境游人次约700万。国内长游包括避寒游、冰雪游、温泉游、祈福游、乡村游等。出境游遍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座城市,最远到达南极,其中东南亚海岛游、日本温泉滑雪游、澳新反季游、北欧极光游等主题游最为热门。
    是呵,当生活愈加智能化、精致化,旅游愈加个性化、体验化,过年形态越需要创新。如何为“年味儿”注入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找到现代表达,正是全社会的共识与追求。让我们相聚春节时光里,感悟生活的温暖,感恩时代给予我们沉甸甸的获得感,安顿好心灵的归属,向着更加“福安”“长乐”的美好明天进发。(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