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砥砺奋进的五年,北京做了哪些?

(2019-01-10 14:50:01)
标签:

杂谈

砥砺奋进的五年,北京做了哪些?

    新年伊始,2018年北京蓝天成绩单出炉了。本年度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12.1%,且全年首次无持续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过程,连续195天无PM2.5重污染,“蓝天”含金量进一步提高。综观近五年来的北京天空,数据更加炫目:一是重污染频次大大降低了,由2013年的58天降低到2018年的15天,减少了43天;二是“削峰”效果明显,2018年PM2.5最高浓度244微克/立方米,还不到严重污染级别,比2013年下降46%。

    “蓝天成绩单”的背后,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赢“蓝天保卫战”一项项给力举措。自2013年雾霾问题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国人的“心肺之患”后,北京作为雾霾重灾区,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可以说是多措并举,持续发力。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整治“散乱污”企业、控制机动车排放、强化环保督查等霹雳手段,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空气质量那是一年一个样,蓝天白云渐成常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治霾上没有“单打独斗”,京津冀及周边省(市、区)戮力同心,协同作战,呈现出良好的“区域效应”。

    打赢“蓝天保卫战”只是北京五年砥砺奋进的目标之一。我们不会忘记2014年的那个早春二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讲话,明确了北京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五年来,围绕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大问题,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在京华大地紧鼓密锣地进行着。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2017年2月第二次视察)提出的同一个要求,是确立首都战略定位、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同时也为饱受“大城市病”困扰的北京开了治理的良方。由此,北京市大刀阔斧地展开疏解整治行动,大量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低端产业,疏解改造和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向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与此同时,北京市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同步推进,一个个老旧厂区变身文创产业区,近千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拆除违建和治理“开墙打洞”后,城市的边边角角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在2018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更是将任务细化到项目、具体到区域,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有序推进。通过疏解整治,实现空间腾退、留白增绿、改善环境、消除隐患、补齐短板、提升功能,打造一批精品街区、胡同等和谐宜居示范区。其中包括因地制宜地补建菜场等便民商业网点,建设休闲绿地、口袋公园、养老驿站,加装电梯,增设停车设施等,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北京市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特别是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其战略定位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与河北雄安新区共同建成北京新的“两翼”,以此带动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为履行“四个服务”职能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治理交通拥堵上,北京加强交通需求侧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2018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用一组组精准的数字,证实了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五年来,北京持续实施缓解交通拥堵专项行动计划,新增轨道交通166公里、总里程达到630公里,市郊铁路里程达到238公里;新增公交专用路4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907公里;完成城六区次支路建设114条、治理堵点乱点240个;完成900公里自行车道治理,规范发展共享单车,完善步道系统,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3%。

    “吹哨报到”是北京坚持精细管理、提高城市品质的一大亮点。北京市准确把握首都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党建引领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下沉资源、赋权增能改革,提升属地管理能力。

    一年前,来自郊区乡镇的一声“集结哨”,成为北京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一把“金钥匙”。全市16个区在落实“吹哨报到”机制的过程中各出奇招,运用“大数据思维”,创造“七步工作法”,并吹响了“跨区联合哨”,还全面实行“街巷长”“小巷管家”负责制,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补上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随着“吹哨报到”机制在京华大地开枝散叶,一个个困扰城市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