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三不草”落户京城拍手叫好

(2018-08-28 07:44: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为“三不草”落户京城拍手叫好
   据媒体报道,有一种“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也能茁壮生长的草,近年来在京城多家公园落户;原本野生于北京山间的“原住民”,变身城市绿化的“新宠儿”,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看了这样的消息,我禁不住拍手叫好。所谓“三不草”,学名叫苔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在广大山区和平原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如寸草苔、舌叶苔、粗喙苔草、黑穗苔草、弯囊苔草,等等,这类草儿生命力极强,往往太阳晒不蔫,大水淹不死,牛羊啃过照样茁壮生长,哪像城市公园里的某些“洋草坪”,娇生惯养,忒难伺候。
    城市绿化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除了葱郁的树木、艳丽的花卉,自然少不了覆盖地面的地被植物。长期以来,北京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在城市绿化中,地被植物大都引用冷季型草,这种草坪草整齐性好、绿期长,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但前提条件是,需频繁打药、大量浇水、定期施肥,其养护成本相当高,且不耐荫、容易被别的草木所“欺压”。与“舶来草”相比,乡土植物中的苔草,可以无条件地生长,完全能够填补城市绿化之空缺。还有一点,作为喜好摄影的人,我想说的是,如果草地不用浇水,便省去了很多地下管线,草丛中也就不会再冒出那么多竖立的喷水管头了(像给病人输液的针管),画面也就清新自然多了,拍美照再也不用想着怎么避开这些东西了。
    据悉,苔草在北京大约有35个品种和两个变种。多年来,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从北京乡土植物中选育出“园科”涝峪苔草、“京研”青绿苔草等品种,不仅耐干旱(依靠自然降雨即可)、耐土地瘠薄、不受虫害侵袭、养护管理粗放,而且株型优美,观赏性强,绿期长,冬季仍能较好地覆盖地面,能有效防治地面裸露,也能给多样性的物种提供高寒条件下的越冬场所。目前,这两种苔草已经在北京地区得到推广,种植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先后应用于颐和园、陶然亭公园等各大市属公园的绿地中。
    “三不草”的“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相对于草坪而言,节水、节肥、省工,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优良地被植物,而且还能有效解决“草树矛盾”。比如,颐和园的油松“靠天吃饭”就行,如果在油松下种植冷季型草,按照养草的标准浇水施肥打药,就会造成油松死亡。而倘若按照油松的标准养护,冷季型草又成活不了。种植苔草则较好地解决了古树、不耐涝植物下的草儿生长问题,形成“上有林荫,下有绿茵”的理想效果。
    如今,由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涝峪苔草、青绿苔草两种“京草”,不仅落户京城,而且走了出去,在太原、沈阳等地的绿化中应用,并服务于南水北调中的重要绿化工程。此外,北京的科研团队还成功研发出具有花叶性状的“银妃”涝峪苔草和具有更长绿色期的“秀绿”脚苔草,正在推广应用,努力让更多的“三不草”走进我们的城市家园。
    举一反三,由养护成本低廉的“三不草”,我想到了城市管理的成本问题。比如说,以前一个单位的大门,人员进进出出,往往只有一位看门老头把守就OK了。现在呢,不管单位大小,也无论是否真的需要,都会养上一帮子保安,外加一大堆保洁人员,其管理成本可谓高矣!还有城市的街道、胡同、广场、院落,年年都被挖来挖去的,弄得整座城市像个永远都在施工的大工地,不仅影响交通和市民生活,而且造成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难道就没有一个保证若干年不变的建设规划和科学统筹的实施方案?诸如此类,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责任应该谁来负?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亟待奋力攻关。(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