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大有可为
“七一”前夕,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率领十六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展开拉练式检查。这场拉练式检查既有现场观摩交流,也有气氛热烈的现场座谈,持续了一整天。蔡奇在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坚持首善标准,念好服务这本经,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是左右区域企业经营环境的关键因素。综观国内国外,“发达”与“落后”之间,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为此,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并部署多轮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也在反复要求各区、各部门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力争完成稳增长各项指标。
坦率地讲,在具有独特文化背景的中国,干好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领导重视”,尤其是高层领导和“一把手”的重视。北京同样如此,正是由于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亲力亲为,并率领市、区党政班子围绕“痛点”、“难点”和“堵点”锐意改革,才使得全市的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激活了全社会创新活力。
近几年,北京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改善营商环境,以充分激发企业动能。去年9月,北京市出台《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完善全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投资审批“一张网”;对企业投资项目统一赋予项目代码,关联各环节审批信息,方便企业查询;鼓励利用保税进口模式开展跨境电商体验店;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培养和激励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等。与此同时,北京市还推出136条新政,全方位升级优化北京营商环境。
今年3月,北京市再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形成“9+N”政策体系,重点突出“简、减、活”三个字。具体说来,各方大力精简办事程序,大幅压缩政府部门办事时间,“去繁就简,能压就压”,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比如,开办企业由22天缩至5天;住房公积金的登记开户办理,将原有6张表单简化为1张申请表;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将房地产登记所需的交易、税务、登记3个部门调整为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在大量精简营商环境中繁杂程序的同时,北京市还在简并增值税税率、降低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税率方面用足政策,减少企业的成本负担,并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企业无需再到公安部门备案。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府对企业活动的干预,拓展了北京市场主体的发展空间。
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着重强调,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让老百姓办事更加便利。北京作为首都,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营造新型政企关系、探索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理应主动作为、有大的作为。为此,北京市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给企业松绑减负、提供服务。前不久,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发布《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内容包括报告类、发票类、申报类、备案类、证明类5大项119个事项。该“清单”明明白白地广而告之,从发票领用、车辆购置税申报,到个人所得税优惠备案、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今后这些办税事项,本市纳税人“最多跑一次”即可完成办理。这是何等的痛快?!紧接着,市工商局再次昭告天下,本市全面实行“二十四证合一”改革,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时,一并填报需要合办的事项信息,工商部门将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这意味着更多领域的企业将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而此次蔡奇书记继前一阶段走访服务联系一批重点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之后,又走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初创企业。其目的就是听意见、问需求,发现问题,抓好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造普惠性的营商环境,以充分激发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