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天气是一微克一微克抠出来的
气象预报说,这个周末京津冀地区将有重污染来袭。今天是周六,清早起床,发现北京的天气晴好,并没有被“霾伏”的迹象,但很难说明天(周日)能够逃脱霾袭。据环保部门监测,从11月4日到7日,京津冀区域以弱偏西南风为主,可能出现比之前持续时间更长、污染程度更重的新一轮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其中11月6日前后污染到达峰值水平,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严重污染,小时浓度峰值可能达到250微克/立方米至300微克/立方米。
北方的秋冬季节,往往是雾霾的多发期,这是由多重气象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在这秋冬季节交替的时节,一旦冷空气乏力,大气环境就非常容易出现静稳、逆温现象,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尤其是北京的大部分地区为山前“簸箕”地形,对于污染物扩散尤其不利,一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就会出现污染过程。不过这里有一个更为前提的条件或者说是关键词,即“污染物排放量”。如果污染排放少,霾这东西断然是成不了气候的。
“好天气要一天一天地去争取,PM2.5治理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地去抠”。今年入秋时节,北京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秋季攻坚行动部署会,市委书记蔡奇对治污不力的14个乡镇进行点名批评,并强调:“形势越是严峻,越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惧”。
这几年,北京市通过上下不懈努力,以及京津冀协同治污,空气污染状况出现明显好转。有数字为证,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来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60微克,同比下降6.3%,较2013年同期下降34.1%。
可以说,这个数字是足以打动人心的,对于北京治霾的信心来说绝对是个提振,因为北京的积极行动已经得到了响亮的回应。
2013年国务院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到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要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为此,北京市围绕空气污染治理开展“一落实四项整治”行动。“一落实”是指全面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规定的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四方面84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四项整治”指的是:整治工业排放源,深入开展家具制造、防水卷材、汽车制造、水泥生产、化工、铸锻、印刷、燃煤电厂、工业涂装和工业锅炉等10个行业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超标排放、治理设施闲置、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违法行为;整治生活排放源,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汽车维修、服务业清洁能源使用、露天焚烧、露天烧烤5个行业和领域的违法行为整治;整治扬尘排放源,深入开展施工工地、道路扬尘、混凝土搅拌站3个领域的违法行为整治;整治机动车排放源,深入开展老旧机动车淘汰、在用车达标排放、油品质量监管3个领域的违法行为整治。
与此同时,全市各职能部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倒逼环保措施的落实;京津冀三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督导检查,共享环境监察执法信息,对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按上限处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绿色环保的阵营中。由此,北京的PM2.5浓度从2013年的每立方米89.5微克,2016年的每立方米73微克,一路下降到今年的每立方米60微克,在国务院要求的时间内如愿达标,市民享受到的好天气明显增多了。
由此可见,好天气不能等风来,一味地抱怨、发牢骚也不管用,靠得是一微克一微克地抠。要想让蓝天白云成为环境常态和生活标配,我们还得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以更加精准的措施,更加给力的行动,锲而不舍地展开蓝天保卫战。
这不,尽管北京市对PM2.5的控制如期达标,但全市上上下下没有丝毫懈怠,从10月31日起,北京市第三批环保督察组进驻东城、西城、石景山、通州、门头沟、平谷六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从而实现年内市级环境保护督察对全市16区全覆盖。各个督察组重点督察各区是否把中央和本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环保责任是否真正落到实处,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是否完成。督察主要采取听取汇报、调阅资料、个别谈话、走访问询、受理举报、现场抽查、下沉督察等方式,做到接到举报调查处理不过夜,对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遮丑,层层追查责任,认领办理从速,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