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量”
今年春节,商品过度包装问题似乎没多少改观,甚至较往年有增无减。就拿笔者居住的小区来说,年前年后,各种各样的包装物品,每天都在装满的垃圾桶旁边,堆成一座小山。楼道里的各家门口,被掏空的礼品盒子、箱子、袋子,往往来不及扔掉,五颜六色地堆放在那里,等待着主人的发落。
春节无疑是生活垃圾产生的高峰期,其量的增加不只体现在燃放烟花爆竹后留下的一堆堆的残留物,更表现在各种礼品包装废弃物的增加上。因为家家都要自购年货,加上单位发放和亲戚朋友送来的年货和礼品,一派“丰收”景象。如今已步入小康社会,家家衣食无忧,年节礼品可以不在乎多少,但包装不可以简单,往往是里三层外三层、大包装套小包装,大袋里面有小袋,其材质大多为塑料、纸壳、金属、泡沫塑膜之类,最后现出的“宝物”不知比外包装小多少倍,反正只剩下一点点儿。好尴尬呀,但人们已经习惯了,见怪不怪,并不感到尴尬,坦然接受这一现象。然而,这些东西转手便会变成垃圾,且大多很难降解,别说填埋处理了,连焚烧都困难,时间久了便会海量存世,对环境影响和破坏极大,你说该怎么办啊?
同样不好办的还有餐厨垃圾。春节期间,央视报道了某些公司聚餐、结婚喜宴等大型宴会的雷人场面,往往几十桌宴席,桌桌浪费惊人,很多美味佳肴吃不到一半,便只好当成垃圾倒进泔水桶,由此每年浪费的粮食据说可够几千万人吃上一年。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些餐厨垃圾处理起来相当麻烦,不仅要建设大量处理设施,并加大马力运行,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而且还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问题,增加了霾的产生,污染地表和地下水质。
垃圾!垃圾!!垃圾!!!在“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今天,我们一直在讲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结果如何呢?可以说非常不理想,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先说垃圾减量。现在也只是停留在宣传口号上,到底怎么减量,谁来执行和监督,还很模糊。从商品生产、包装、运输,到销售服务环节,包装越来越豪华,材质越来越难降解,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据调查,目前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30%以上,不但造成巨大浪费,垃圾处理的压力在与日俱增。
再说销售服务环节,大家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比如,顾客在超市购物可以大把地使用塑料袋,根本不受管制。再如,大街小巷的餐饮点,连喝个饮料或稀粥都要用一次性塑料用具盛放,再配上吸管或汤匙,套上塑料袋。可以说一个人吃个早餐能产生一堆垃圾。试想,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人口两三千万人,光吃饭购物一天要产生多少垃圾啊!数字非常惊人。如此下去怎么得了!
再说垃圾分类。分类处理确实能产生好的效益,政府也倡导和宣传了很多年,,财政上没少投入,结果事与愿违。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坦率地讲,“分类”只是垃圾产生后要做的事情,这里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与行业运营管理、处理设施对接等问题,环节颇多,情况相当复杂,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目前,也有个别单位或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做得好的,但基本上都属于示范型的,人力财力投入很多,却难以在长期性和整体性产生效应。
其实,垃圾处理的最佳效果就是不产生垃圾。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一路走来,也没遇到过垃圾问题,原因是过去的垃圾不仅量小,而且成分简单,无非是些废纸、草木灰、破旧衣物之类,这些垃圾即便不能再利用,埋在地里数日后便会变成很好的肥料,农谚云“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今,我们的垃圾成分可“高级”的多,多是塑料、玻璃、金属之类的材质,很多年都降解不了,处理起来代价很大。试想,要是尽量不用这些一次性物品,比如上街买菜挎个竹篮,去超市购物自带布袋子,快递的包装变成易降解的材质,垃圾还会这么多吗?
此外,我们的垃圾分类处理也很不到位,无论是焚烧、填埋,还是用于堆肥,其产业经营管理大都属于粗放式的,投入很多,产出很少,基本上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具有不可持续性。如果任由垃圾产生量继续增长,垃圾处理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有人说,日本垃圾分类处理就非常好,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这一点我不否认,也亲眼看到了他们是如何精细化分类的。但是,请别忘了,日本的垃圾减量工作做得更好,他们日用商品大多都是纸包装,或干脆没包装。比如,出售茶叶至今还用纸包装,即便作为礼品出售,大不了也只是多层纸盒子而已,哪像我们搞得那么豪华和复杂。再比如,他们废品利用率非常高,旧货市场深受人们欢迎,哪像我们,即便是电视机、衣柜之类的大件物品,也是“一言不和”就换新的,从而制造了大量增加。还有,日本人在饭店就餐,“光盘行动”是必须的,吃过的碗盘光溜溜的,连一个米粒都找不到,又何来那么多餐厨垃圾。垃圾量很小,分类自然也就容易多了,再加上人家的国民教育和社会管理跟得紧,垃圾处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你说是不?
总而言之,礼品过度包装、塑料袋满天飞和滥用一次性物品等现象,已成为垃圾问题的一道“硬伤”,绝不可等闲视之。要想过上人人向往的健康、自然、安全的生活,就必须厉行节约,返璞归真,倡导环保、节能、低耗、简约,坚决地向过度包装行为和各种浪费陋习说“不”。衷心希望我们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知难而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关键环节上使韧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