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谢“中国诗词大会”,春节有你而精彩

(2017-02-11 12:57:16)
标签:

杂谈

感谢“中国诗词大会”,春节有你而精彩

    今年春节假期的电视荧屏,少了些许娱乐式喧嚣,多了几分文化的沉静。因为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很多家庭的最爱,无论老人还是孩子,大家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围坐在一起谈诗论词,好不愜意和欢畅。

    多年以来,春节的电视“屏霸”都当仁不让的非央视春晚莫属。这几年,随着文化多元,娱乐多样,春晚的热度大不如以前,收视率有所降低,但由于每年都有推陈出新式的噱头和爆料,加之“我要上春晚”之类节目的渲染,大家还是有所期待的。特别是今年春晚,不仅形式上有所突破,内容上也表现不俗,像有的小品、相声节目还是有些看点的,至少不会让观众大失所望。然而,同诗词大会比起来,似乎不好比的。此次诗词大会事先并没有广而告之式的太大动静,她就像一支寒冬中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然而,当她“俏也不争春”时,却在烂熳的花丛中脱颖而出,沁人心脾,成为人们争相一睹芳颜、沾其灵气的花仙子。

    诗词,诗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血脉中最为重要的因子。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名篇佳作灿若星河,由此诞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众多令人高山仰止的神一级人物。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这一艺术形式还备受人们推崇,很多人都能对古诗词倒背如流,新兴诗人也是那个年代的宠儿,最起码吃喝不愁。然而,又过了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诗人就没那么吃香了。再后来,如果你若称某人是“诗人”,那简直就是“啪啪啪”地打人家的脸,分明是骂人嘛!诗人的地位如此之低,诗词的境遇还能好到哪儿去?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发展令人堪忧。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优秀文化的元素正在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诗词的熏陶正在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开始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像“为你读书”“书香中国”这样的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忙碌之余,感受到文化的滋润,享受到心灵的慰藉。再就是诸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之类电视节目,犹如一股股清风,荡漾着人们的心扉;宛若一泓泓清流,流淌在人们心田,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开播,可谓是在“第一季”好评如潮、初战告捷基础上的再次精心策划和组织,其节目定位也很精准,即“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其“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让观众感到“除了生活中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极高的收视率似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据悉,诗词大会10期节目累计收看观众达11.63亿人次,收视率如此之高,或者说以如此优雅的方脱颖而出,足以展现中华文化的自信和魅力。

    谈到《中国诗词大会》,不能不说到董卿,这位我们老董家的妹妹,不仅颜值极高、气质一流、主持水平顶呱呱,更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各种诗词信手拈来、出口成章的逼人才气,令无数观众为之折服和倾倒。有网友形容董卿“口吐莲花”“气质如兰”。选手王若西则赞之:“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我想,“董卿现象”本身就是对中华诗词的最好证明,中国诗词并非有人想象中文绉绉式古板和佶屈聱牙,是最能让人感受到文化温度、人文情怀和内在力量的文化载体。

    说《中国诗词大会》不能不谈另一位小才女,即获得本季冠军的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女生武亦姝。她是颜值与才华齐飞的00后美少女,她的文学修养和临场应变能力十分了得。一时间,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很多网友称其“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除董卿、武亦姝之外,还有北大才女陈更、《诗刊》编辑彭敏,以及来自笔者河北老家那位身患癌症、命运多舛,却坚强乐观、“诗意人生”的农家女子白茹云。还有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四位专家老师的精彩点评,不仅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而且增加了节目中诗词、诗人和历史的文化厚度,让选手和观众受益匪浅。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涵盖了一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毛泽东诗词“加盟”诗词大会可以说是别有深意。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代伟人,且堪称“千年诗词第一人”。无论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还是“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曹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王安石、“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位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能同气魄与才情兼具的毛泽东的相提并论。一首《沁园春·雪》便足可奠定他在诗词中无可超越的地位。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是对中华诗词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展。本季诗词大会将毛泽东在各个时期创作的十几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以各种题型出现在节目中,可谓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所产生的极大共鸣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让我们怀着火热“诗心”,用心感受诗意之美,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文化滋养,汲取精神力量,在追梦圆梦的路上从容自信地前行。(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