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美行天下
美行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004
  • 关注人气:16,8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理雾霾和垃圾究竟有何法宝?

(2016-11-16 14:27: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治理雾霾和垃圾究竟有何法宝?

  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件奇葩事:“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据媒体披露,为了让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下降,陇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环保局官员人为干扰空气质量数据采集,居然用棉纱堵塞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空气采样器。此案例一经曝料,网友们一片唏嘘,这些官员太有“才”了,如此损招都能想出,减排治霾能靠谱吗?

   不过,类似的环保数据造假案例尚属个别。据悉,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后,近一年间里环保部揪出监测数据造假案例2658起,其中绝大部分是企业造假谋取利益,环保部门工作员弄虚作假的案例并不多见,但上述事件的性质和恶劣影响却不容小视,因为我们面对着“八面霾伏”的生死考验,打的是治霾的攻坚战、持久战,如果放纵这种渎职造假行为,就意味着战场倒戈,注定要吃败仗,必须通过一轮轮环保督查风暴,把“绿网”编好织牢。这不,前几天在重霾来袭之时,黑龙江省大庆市面对持续“爆表”达37个小时的糟糕天气,降低预警级别,缺少应对措施,由此受到环保部“痛批”。试想,在治霾问题上,如果不作为、乱作为都被依法严肃处理,该问责的绝不留情,那么环保领域的“能见度”就会高出很多,雾霾也就不会那么“任性”了。 

    说到雾霾,不能不提垃圾,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都不受人待见。其实,雾霾的生成自有垃圾一份“贡献”,雾霾愈演愈烈也与垃圾与日俱增大多关系。比如,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垃圾污染土壤、河流,对植被造成破坏,等等,它们或直接加盟霾的阵营或蜕变成霾的“方面军”。为此,大气污染防治不妨从垃圾治理入手。

   今年“双11”购物节,在创造消费纪录的同时,也制造出天量快递垃圾。据统计,11月11日至13日,北京地区平均每天的快递量近600万单,按照每个包装箱0.2公斤估算,将产生1200吨包装垃圾。而全国呢?据统计,今年“双11”当天,全国产生300亿个快递包裹,各种包装泛滥、有去无回,各色包装胶带剪不断理还乱。另据统计,去年我国快递胶带总长度为170亿米,可绕地球赤道425圈。

    快递业已成污染大户。巨量的快递包装基本上都会被消费者丢弃,而且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环节很不通畅,最好的途径便是回炉化浆或焚烧处理了,这个过程本身也是霾产生的过程。这种混沌局面如何改变?在如今我们这个电商活力不处不在、快递行业风头正劲的物流大国,无论是“挡”还是“堵”都行不通,唯有在绿色环保可持续、简约减量可循环上做做文章。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这话在理论上没有错,然而难就难在将垃圾归位,即如何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我国作为生产大国,如何分解消化我们的生产、消费之物,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

    其实,处理垃圾的最高境界是不产生垃圾。在日本,为了让人们更清楚什么是垃圾分类,每搬到一个小区,物业都会送给你一本厚厚的倒垃圾辅导手册,图文并茂,巨细无遗,仅注意事项就达数百条。比如,电线插头务必和电器捆绑在一起;厨房垃圾需要沥干水分用报纸包好;用过的信封因为有残留的胶水,所以不能算废纸;扔掉罐头盖前,要先把嵌进里面的橡胶皮垫拆下来;丢弃一辆自行车,必须附上一张纸条“这是我不要的”;袜子,仅一只属于可燃物,若两只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升级为“旧衣料”。这些内容从孩子入幼儿园起就要学习。日本的“町内会”(类似中国居委会)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居民生活习惯进行监督。再看看我们是如何丢弃垃圾和处理旧家电、旧衣物的,境界和层次差得太远了。

    不仅如此,日本人吃完饭后,碗碟要先用废报纸(日本的油墨是大豆做的)擦干净后再清洗,这样能避免不易分解的油污流入下水道,同时也能减少化学洗涤剂的使用。日本人出门遛狗必带“四宝”:纸、水、夹子、塑料袋。这意味着狗主人不能把狗屎捡起来完事,还要把地面用水清洁干净才行。日本的商品包装大都很简约,通常是一个纸袋便解决问题。即便这样,日本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一边换鞋,一边从兜里往外掏垃圾:车票、果皮、包装袋、饮料瓶,等等,将它们分门别类地丢进不同的垃圾袋,再根据年历上要求的时间,到附近规定的地点分类投放。他们把这些细节做得非常到位,其结果是垃圾产生量非常小,分类投放的垃圾经政府部门分类处理,的确变成了电能、热力、建筑材料等宝贵资源。

    我们常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真正把日本的那一套学过来、用起来,也需要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这里面的学问和道理还真不少。简言之,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嬗变。如何严控商品生产环节的过度包装或不适宜包装,怎样通过严格的分类让垃圾减量,为环境减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本领。(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