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减少“春节霾”做贡献了吗?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刊登一篇《低碳婚礼》的图片报道吸引了我的眼球,并由衷为之点赞。这篇报道以清新的画面呈现出一场低碳、环保的特别婚礼:四川省泸州市有对名叫张旺、李正燕的新郎新娘,结婚这天没有豪华车队,而是和他们的亲友团一道骑着自行车上路了。两位新人比肩骑行,车筐内各放一束鲜花,那种甜蜜幸福的模样,极富感染力,从中我们洞悉到一种心灵之美,感受到一种环境的清爽。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表示,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但究竟做得怎么样,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心动未必行动。
这不,有位在北京工作、假期回到家乡苏南过年的青年男子感叹说:“明知过年放鞭炮会加重空气污染,但看到周围邻居都买了大盘鞭炮庆祝,自己还是跟风没有忍住。原本今年过环保年的计划落空了。”他还讲道,大年初一早上,打开大门,一股浓浓的火药味扑鼻而来,空气质量这么差,根本不敢带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出门。随即他发了一条“朋友圈”:PM2.5的飙升,自己也“贡献”了一些“份额”。
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除夕夜,全国有200多个城市出现空气质量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其中66个城市出现空气质量指数“爆表”。不过令我欣慰的是,今年北京春节假日这几天,空气质量真的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差,大年初一应该是“春节霾”最为严重的一天,但这一天在我走出家门乘坐公交车去香山爬上香炉峰登高祈福时,感觉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天空也格外湛蓝,全然没有往年过年时的那种“八面霾伏”之状。当然了,这其中固然有“天帮忙”的因素,良好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千万不能埋没了“人努力”的功劳。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统计,除夕上午6时到初一上午6时,全市环卫专业作业单位清运烟花爆竹残屑约420吨,同比减少约34%。也就是说,除夕夜,北京居民燃放花炮不再像往年那样任性了,爆竹残屑也因此减少逾三成。于是乎,环卫工人清运垃圾的负荷减轻了,不必再像往年那样劳累,空气质量也没有想像中那么糟糕了,以至于天气预报中的“初一将现中度污染”没有来,甚至没有看到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人员伤亡方面的报道。真乃幸哉!由此看来,平平安安地过个“环保年”还真的不是梦,关键是看你能在其中贡献多大力量,如果大家都说到做到了,这一定没有问题的。
的确,过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逛庙会、赏非遗、看冰灯、泡温泉、抢红包、读书健身,等等,总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味儿”很多,燃放烟花爆竹只不过是其中一种罢了,相较于燃放花炮一时的热闹,大多数人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对健康生活的诉求更胜一筹。2016年春节是北京执行烟花爆竹“禁改限”政策的第十一个年头,北京烟花爆竹零售时间由原来的20天缩短到11天,销售网点逐年减少,不到2010年的三分之一,销售量更是大幅递减。老百姓自觉少放、不放烟花爆竹,为的就是更加安乐的新春佳节,为的就是多享受几天清新的空气。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过了正月十五甚至出了正月,才算过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仍是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期。为此,让我们在全社会发出呼唤:“空气保卫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生态环境的“公地悲剧”需要你我共同化解,少放乃至不放烟花爆竹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觉悟。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广大党员干部同志可要做出榜样哟!安全、清新的“年味儿”,离不开你在文明素质上的示范带头作用。新年告别“春节霾”,呼吸新鲜空气,就从自己开始吧!(董聚山)
此博文被推荐至新浪多个版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