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央城市会议为治理“城市病”开药方

(2016-01-02 07:36:49)
标签:

杂谈

中央城市会议为治理“城市病”开药方

    最近网上爆出一条消息格外吸引眼球,说是两个加拿大人从中国的严重雾霾中看到商机,专门成立一家面向中国、阿富汗、伊朗等国家出售新鲜空气的公司,而新鲜空气则采集于加拿大的落基山脉路易斯湖,一瓶容量7.7公升、能满足“约150次呼吸”的空气,售价32加元,约合150元人民币,虽价格不菲,但在中国非常热销,第一批销往中国的500瓶新鲜空气已在一周内销售一空,新订单源源不断涌来。目前该公司正在加紧备货,另有4000瓶即将抵达中国。

    说实话,对这条消息我是将信将疑、喜忧参半。喜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最为宝贵,不管新鲜空气来自何处,只要能为我所用就是件好事。悲的是,诺大的中国竟落到了进口空气的地步,岂不悲哀! 

    然而,恰在此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了(12月20日至21日),这是时隔37年后,中国再次召开最高级别的城市工作会议,会议的名称也由37年前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本次会议释放出很多关于城市生活环境改善的信号,特别是针对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开出药方,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

    会议提出,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依据。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一句话,城市环境必须宜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神速,今天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也使得城市发展更加关乎人民福祉和发展全局。然而,不容漠视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特别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人口密度和规模已经完全超过这座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上我们在城市发展中过分看重“物的积累”、轻视“人的发展”,看重硬件建设、轻视公共服务,看重功能主题、轻视文化责任,致使不少城市患上严重的“城市病”,突出表现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畸高、垃圾围城、入托难上学难、看病贵养老难等方面。也可以说城市与人、城市与自然关系呈现很不谐调的状况,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广大民众。为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这也使我联想到北京在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这件事,一方面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中心城部分功能和人口疏解工作,有效地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一方面有望形成北京东部的“反磁力”系统,即通过公共服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系统,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让通州新城更加宜居宜业,人民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还释放出了其它方面信号。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彻底改变粗放型城市管理方式,把安全工作落实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等等。从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到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目标就是让城市发展实现优化治理,精细管理,变得和谐宜居。只有在城市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彰显“人”的价值,真正解决各项民生问题,让人们安居乐业,城市才会更有温度,也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尤其像北京这样的历代皇城和现代大国之都,更应注重城市的内在文化肌里,以及城市风貌的整体性、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只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有力增进民生福祉,才能如期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