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建“副中心”彰显五大发展理念

(2015-12-02 14:30:3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北京建“副中心”彰显五大发展理念

    这些天,关于在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这件事,成为北京街谈巷议的焦点。按照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2017年底前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像我们这些以后可能到通州上班的人,心情更为复杂一些,既有忧虑也有期待。忧虑的是,单位搬到通州了,上班得跑多远的路呀!期待的是,通过这次大的调整,能改善这座城市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如果能在通州解决住房问题,实现职居统一,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当然了,有些想法终归还属于个人“小九九”,正当的利益诉求想必政府会统筹考虑并加以解决的。从大的方面讲,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是基于北京这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现状和未来考虑的。由于存在人口无序过快增长、交通拥堵、城市空间“摊大饼”、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北京建“副中心”首要任务是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为统筹治理“大城市病”打好基础。按照规划,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通州,将带动40万人疏解至通州,即未来通州新城将在现有80万人的基础上,增加到12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通州起到的是示范带动作用。大兴、亦庄、房山、昌平都要承接不同的疏解任务。

    说到底,在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并非传说中的“北京搬出北京”,而是首都城市空间、产业布局的一种重构和优化。站在时代的高度看,“五大发展”新理念尽在其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五把“金钥匙”,只有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为重点任务,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才能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树起一面大旗。

    其实,在通州建市行政副中心只是北京城市布局的一个部分,新的规划方案对接京津冀区域“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特点,北京将形成“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空间结构。其中,“一主”为中心城区,即城六区(减去海淀后山、丰台河西),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未来要严控增量,改善环境,在2020年疏解15%的人口,200多万人;“一副”为行政副中心即通州,将重点承接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及相关服务部门的疏解转移,职能定位是发展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和部分商务配套;“两轴”为中轴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这也是形成首都空间秩序的骨架;“多点”为顺义、亦庄、大兴、昌平、房山、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10个新城和海淀山后、丰台河西、北京新机场地区3个重要城镇组团,将有序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适宜功能的疏解。

    如此一来,无论是北京的城市景观风貌、公共空间品质,还是道路交通、生活服务等,都将有一个大大的提升。其中,通州新城与中心城构建起便捷的交通联系,实现半小时到达。新城内则建成一个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区。届时,北京也将建成“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并且可实现约85%居民居住在距公园200米范围内,市民可享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

    到通州“副中心”去!到远郊的各个新城或城镇去!你准备好了吗?那是一片片神奇的土地。新的城市布局在落地,北京的希望在明天!(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