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北京行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已有半年,如何将规划纲要与“十三五”规划编制进行深度融合?在产业疏解、交通协同、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北京又有哪些作为?从目前相关工作进展情况看,还是相当令人欣喜的。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仅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先导和突破口,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为此,北京运用“四则运算”解答协同发展大题,即做好有序疏解转移的“减法”、划定发展边界的“除法”、强化核心功能的“加法”、发挥带动作用的“乘法”,力争在“瘦身健体”中实现发展;通过功能疏解、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经济发展与城市定位相适应,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契合。
俗话说“说的好听,不如做的好看”。大道理也许都会讲,关键是能否落到实处。在京津冀协同成为发展潮流的今天,且看北京有何行动:
首先看产业疏解。一是严控增量。北京禁限新增产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了55%,其中城六区禁限比例统一提高到79%。二是调整存量。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撤并清退90家低端市场,完成全年任务的60%,腾退营业面积约44万平方米,摊位1.2万个。三是产业对接。一批重大项目投入运营或正在加快建设。如,北京市平谷区与河北三河市共建京冀通航产业园,50余家通航类研发、运营、制造企业相继进驻。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河北沧州工厂已经开工。22家生物医药企业集中签约落户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康辰制药、普瑞东方、协和药厂等11家企业先期开工。
其次看交通协同。京沈客专、京张铁路、京霸铁路、京唐城际、廊涿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等正在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航站楼9月底已开工;京台高速、京新高速延庆路段、京开高速、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等工程也在加快进行。此外,省际公交化稳步推进,北京地区至外埠公交线路已达39条,日均客运量34万人。
三看公共服务。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院与河北燕达国际医院合作正在深入推进。北京景山学校已与曹妃甸区投资集团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四看环境治理。目前,北京市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部建成投运,京能石景山热电厂、国华北京热电厂实现关停,全年压减燃煤400万吨任务基本完成。三地达成京津冀节能减排融资额度300亿元左右。截止9月底,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10万亩全年任务已完成90%。
最后看通州进展。作为未来北京市副中心,以及首都与河北之间的金色桥梁,目前通州区土地拆迁、腾退已经完成,通州新城8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9个已启动,按照计划再过两年便可取得明显成效。
谋划“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重在做好补齐短板的大文章。当前我国各地区、各领域的发展呈现出极度不平衡、不均衡、不协调的态势,有的地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严重,有的地方文化教育落后,有的地方“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突出。这些短板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降低了不少人对改革发展成就的“获得感”。可以说,没有“五位一体”的协调推进,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从这个意义上讲,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或者说三地在“一体化”上的积极创新和主动作为,不仅会让整个区域长远受益,而且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