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效应”如何最大限度释放出来
8月8日是第七个“全民健身日”,也是继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的第一个“全民健身日”。这一天,恰逢周末,笔者信步来到北京奥体中心,但见各项全民健身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既有“三大球”的群众比赛,也有“我就是拳王”的海选活动,还有踢毽子、抖空竹等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英姿矫健、激情似火的运动范儿们言语之间,充满对冰雪奥运的美好期待。
自豪啊,一不留神儿,北京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而且“双奥”间隔时间又如此之短。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冬奥会花落北京-张家口,不仅有“盛事在我家”的兴奋与自豪,更有对奥运回馈的期许;不只是一次体坛盛会,更是实现城市发展升级、惠及千家万户、提升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历史契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推进的风口,京张联合申奥的成功,无疑成为整个区域一体化的助推器。相比于北京,张家口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要落后很多。然而,因为申冬奥让此前默默无闻的小城崇礼一夜间名闻遐迩,日渐增长的游客也让当地百姓得到了实惠。不仅拉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领域的消费,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申奥成功将为张家口带来3500亿元的投资,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并使张家口朝着新型生态产业城市、世界级冰雪运动中心和国际化的休闲旅游胜地的建设目标迈进,这是一件非常豪迈的事情。据悉,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高速铁路将于2019年前后完工,到那时两地的交通时间将缩短到50分钟左右,从北京市区到崇礼太子城雪上赛区也就一个小时路程,京张两地“一小时经济圈”将变为现实,这对于建立“环首都经济圈”、疏解北京的功能和人口、根治北京“大城市病”多么有益啊!
冬奥更像是一场“民生工程”。近年来,中国相继在短道速滑、空中技巧、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项目上实现了冬奥会上的突破,但冰雪运动的整体水平与欧美冰雪运动强国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举办冬奥会,对提高冬季项目竞技水平无疑具有很大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民众参与冬季运动的兴趣,带动三亿人上冰雪,使更多地区的民众享受到冰雪乐趣,进而补齐全民健身中冬季健身和冰雪运动的相对“短板”。
冬奥会申办成功,使大家倍感好空气有盼头了,蓝天白云有望成为常态。洁净的空气、鼓起的腰包是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民生建设的带动是冬奥会广受支持的原因之一。在北京申冬奥报告中,空气治理这一民众的热切期盼列入了重点解决的问题,其中承诺2022年,北京的PM2.5指标将在2012年基础上降低45%左右。诚如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长王惠所言:“治理空气的首要目标并不是为了申办冬奥会,但申办冬奥会可以促进空气治理,让民众享受到蓝天白云。”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签订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协议,北京市将投入4.6亿元支持河北省的廊坊市、保定市的大气治理。天津也将投入4亿元支持唐山、沧州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在北京冬奥会的引领下,多地联防联治、持续治理的措施效果正在逐渐显现,环境效益逐步释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晋、鲁、蒙、豫7省区市 PM2.5浓度同比下降均达15.4%以上,其中京津冀区域同比下降22.1%。让“冬奥蓝”到来并长驻,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也是“冬奥承诺”含金量最高的部分。
“在长城下面看冬奥、过大年、吃饺子”,这是北京冬奥申委在申办冬奥会期间打出的一张响亮的文化牌,更是广大民众心目的“魅力冬奥”。相比于春晚等电视综艺节目,冬奥会是世界的,是触手可及的,它不仅能产生“冬奥在我家”的自豪感,更昭示着冰雪运动美好时代的到来;不仅能使冰雪运动走近寻常百姓,而且能带动体育产业加速发展。只要很好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科学筹划,乘势而上,“冬奥效应”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得以释放。
“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口号。这一场约会,正是众望所归,民之期待。(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