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花落北京将结出什么样诱人之果?
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国,聚焦北京,青睐张家口。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击败竞争对手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国人对冬奥会举办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期许。
且看2014年索契冬奥会,虽然投入大了些,但获利不菲,仅办赛的运行利润就达1.43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这届冬奥会还留下大量奥运遗产,所有赛事场馆都以其超凡魅力令热爱冰雪的人们趋之若鹜,市内的基础设施都和“一流”划上等号。所有这一切表明,俄罗斯的索契已成为世界一流的休闲运动之都。再往前翻篇,其它冬奥会举办地,如,2010年举办冬奥会的加拿大温哥华,2006年举办冬奥会的意大利都灵,2002年举办冬奥会的美国盐湖城,1998年举办冬奥会的日本长野,等等,也是如此,冬奥会之后,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出奇的好。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我想,且不论北京冬奥会也否也同2008年北京夏奥会一样的“无与伦比”,但它带来的“红利”或者说产生的奥运效应,无疑都是相当大的,大致可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能补上中国体育“夏强冬弱”短板,圆国人冰雪运动梦。众所周知,中国冰雪运动竞技实力与冬季项目强国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东三省大战世界各国”的打趣,也折射出民众对于打造冰雪强国的渴望。中国在申冬奥的申办报告中立下宏愿,申奥成功后要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目标。在此宏愿下,举办冬奥会与发展全民体育之间建立了紧密关联。可以想见,当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举办冬奥会的意义也就远不止于冬奥会本身,它对大众体育乃至全民健身运动,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促进,并由此盛开冰雪运动争金夺银的“奇葩”。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北京为我们勾画了将冰雪运动推广至数亿人的前景。”可以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充满激情与魅力的冰雪之约。
二是“金山银山”不如冰山雪山。推动京津冀一体战略发展,北京冬奥会无疑成为一个最最重要的推手。按照申办和筹办计划,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北京、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举行。所有冰上项目比赛都安排在北京赛区举行,张家口和延庆赛区举办所有雪上项目的比赛。可以说,北京牵手河北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使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版块中原本基础薄弱的西北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此,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长王安顺是这样表述的:申办和筹办冬奥会将加快改善北京、张家口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低碳产业发展,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北京和张家口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老百姓们带来更多、更实在的好处。可以想见,7年后,北京延庆的小海坨山将举办冬奥会高山滑雪和雪橇雪车项目比赛,这将会使延庆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潜力的开发,延庆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风光将会让全世界的游人流连忘返。可以想见,张家口的崇礼,这个降雪期在4个月以上的穷乡僻壤,人们不再因冰雪而烦恼,冰山雪山的魅力胜过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冰雪爱好者将会云集于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喜欢来崇礼工作和创业,崇礼这座小小山城的巨大潜力和魅力将会光耀于世。据有关方面初步估计,北京冬奥会可为当地带来3500亿元的投资,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可以说,北京申冬奥成功,开启了京津冀西北部这片广袤土地的“黄金七年”,并且带来甚为可观的“后冬奥经济”,影响十分深远。
三是“奥运蓝”有望成为“常态蓝”。2008年的“奥运蓝”、2014年的“APEC蓝”,都曾令国人欢欣鼓舞。在遭受八面“霾”伏、举国上下呼唤绿水青水蓝天的今天,2022年冬奥会花落北京,让大家对“冬奥蓝”有了更大的希冀,盼望那种久违的“常态蓝”回归。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进展顺利,2013年至2017年,通过清洁能源、产业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治理空气。北京冬奥申委表示,预计到2022年,北京PM2.5指标将在2012年的基础上降低45%左右,空气质量会有很大变化。冬奥会比赛项目本身就是冰雪山野间的“绿色体育”和“有氧运动”,毫无疑问,冬奥会的举办,会让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并且会惠及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让“冬奥蓝”长久地驻留华夏神州。
四是“节俭办冬奥”吹来清新之风,结出廉政之果。针对北京申办冬奥会,曾有海外媒体报道分析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耗资420亿美元,而京张冬奥会的预算只有15.6亿美元,后者投入是前者的1/27。北京原有的奥运场馆设施得到二次利用,冬奥会在北京的12个场馆有11个是2008年遗产。的确,“节俭办赛事”是北京申办冬奥会的“三大亮点”之一,也是中国的成熟自信所在。在欧美的认知里,冬奥会比夏奥会更“烧钱”,场地、器材、装备造价不菲,一般人玩不起。中国办冬奥虽不差钱,但决不会乱花钱,这早已形成共识。按说办冬奥最大的投资是场馆建设,但北京除国家速滑馆外,其它冰上项目均沿用2008年奥运会竞赛场馆,最大限度地减少额外基建。雪上项目则分别在张家口的崇礼和北京的延庆举办,崇礼的多数雪道已达到国际标准,只需按照奥运标准加以改造即可;延庆则凭借地理优势,可提供高山滑雪雪场。同时,预算的投资多半来自社会投资,包括三个奥运村。赛事结束后会作为商品房出售及改建成度假酒店,再算上赞助、品牌授权、门票等收入,赛会本身就不会亏本,更别说“后冬奥经济”了。如此赚钱买卖是精打细算出来的,科学、严谨、务实、节俭的原则是前提,但简约而不简单,还要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让北京冬奥会办出2008年夏奥会那样的“无与伦比”。这不仅能体现出政府的智慧,而且通过大大压缩基建规模,减少投资数额,能堵住很多“黑洞”,让那些贪腐分子无可乘之机,有利于培养和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