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铁蹄下北平百姓的悲惨生活
看过话剧《四世同堂》(由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人,都为剧中的小妞子之死感到撕心裂肺般疼痛。小妞子是被活活饿死的。
1937年“七七”事变,侵华日寇的铁蹄践踏着北平城,中华民族一百年来蒙受的屈辱达到了顶点。老百姓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大家仿佛一夜之间被迫进入了个梦魇般的世界。鬼子进了城,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他们只管自己吃饱吃好,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当时,日本“发明”了一种“共和面”(老百姓称之“混和面”),即将一些能吃的、不能吃的东西搅和在一起,其中的发霉变质的粮食、米糠、麸皮、豆饼,甚至灰尘、沙子、老鼠屎,等等,数十种东西混合在一起,给咱老百姓吃。即便这样,还有限制,老人、小孩子没有份儿。你说这东西能咽的下去吗?听老人们,即便吃进去,也拉不出来。
骨瘦如柴的小妞子实在没有东西可吃,只能咽“共和面”,用水把它冲下肚去,结果引发病疴,肚子阵阵绞痛,浑身冒冷汗,嘴唇发紫,几度抽搐,眼珠往上一翻,不再动了。
剧中,奄奄一息的小妞子倒在妈妈的怀里,妈妈的唱词,仿佛带着小妞子进入了一个天堂般美好世界——
“熏鱼儿粉蒸肉,硬面饽饽大米粥,灌肠扒糕江米酒,栗子面的小窝头,山楂糕红莲藕,白梨黄杏甜石榴,糖瓜儿杂拌儿铁蚕豆,高庄的柿子是树熟。吃饱了喝足了你别走,花生瓜子再装一兜……”
听听,这么多好吃的,对今天的孩子们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当年那个悲惨世界,还不得把人馋死。可怜的小妞妞,同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带着对美食美味的憧憬和渴望,去了另一个世界。
前几天,听一位研究党史的专家讲,当年侵华日军在北平的暴行罄竹难数,令人发指。以前我们只知道日本的“三光政策”惨无人道,并不知其阴险所在。原来,日军为切断抗日根据地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对无法控制的地方,大搞“集家并村”,丧心病狂地进行杀光、烧光、抢光,制造了很多“无人区”。幸存的百姓被迫住在山洞、石洞中过着与世隔绝的凄惨生活,遇到日伪军搜山,仍然难逃被屠杀的厄运。日军采用轰炸、枪杀、焚烧、狗咬、拷打、性暴力、苦役、集中营关押等方式,在北平仅制造大的惨案就有130多起,致使17000多位平民无辜伤亡,另有6万多人被抓去做劳工,给鬼子挖壕沟、修建炮、建楼碉堡什么的,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其中大部分人被迫害致死。
此外,日军1855部队还在天坛等处研制和生产鼠疫、霍乱、伤寒、痢疾、黑热病等细菌武器,用于华北战场。为了检验细菌武器威力,他们在市区播撒霍乱等病菌,致使无辜市民毙命。据相关材料披露,仅1943年9、10月间,北平就有2136人感染霍乱,其中1872人死亡。
虽然抗战期间,日军在北平施行残暴的统治,但北平军民从来没有屈服和停止抗争,在这片热土上,到处活跃着杀敌报国的好男儿。从1933年长城抗战至1937年南口战役,国民政府军队在与日军作战中先后伤亡25000多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等抗日将领,率领部队重创日军,血染沙场。八路军建立起来的平西、平北、冀东等平郊抗日根据地,1938年至1945年期间与日伪军作战420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46000余人。在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八路军及地方武装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那个时候,北平城虽然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但城内的反抗活动从来没有停歇,有组织的袭击、暗杀、锄奸、反日宣传等活动不断。城里的市民群众还想方设法为城外的八路军递送情报,运送物资和药品,在城乡之间建立起多条秘密交通线。平郊农村的老百姓积极投身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踊跃参加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使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他们中很多人在与日本鬼子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有的成为支前模范。如,密云县的“英雄母亲”邓玉芬,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无私地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