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不可太任性,小心网络有陷阱
羊年春节,网络“红包”满天飞,渴望发“洋财”的网友眼睛瞪得溜圆,试图通过微信、支付宝等“风水宝地”拔得头筹。可是希望越大越是失望,身边很多朋友报怨说,不分昼夜地刷屏“抢红包”,不仅“红包”未得到,还累得眼花脖酸手抽筋儿,上了一大当啊!
我半开玩笑地提醒朋友说,“红包”没抢着不算啥,只要别被“抢劫”就行。
这不,这两天媒体上披露了很多这方面的案件,听着很让人后怕。报道中说,南京市民周女士经常从微信聊天或者朋友圈里看到抢红包活动。这天她的“好朋友”又发来一个“红包”,“红包”链接上写的是抢500元代金券,周女士一点就中了个头等奖500元。没想到领这500元还挺麻烦,需要输入一大堆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账户等,还要扫描二维码。等她二维码扫完不一会儿,却收到短信提示,银行卡里竟然少了1万元。她惊呆了,转时打电话向朋友核实情况,得知这位朋友的微信号被盗,接着便报了案。办案民警经过对周女士的手机进行检测,发现扫描的二维码里藏有木马程序。原来,犯罪嫌疑人搜集到周女士的身份信息后,通过木马程序转发周女士的支付短信,结果周女士的银行卡就被刷走了1万元。警方提醒网友,新型诈骗伪装性极强,不你遇到陌生短信和网络链接,千万不要随意点。有条件的可以在手机里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
此外,媒体还报道了淘宝店主发红包被假的“淘宝客服”骗走8000元、骗子以周年庆活动送红包名义骗取押金,以及假冒身份索要红包的骗局(如,家长收到假冒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要新年红包,病患接假主治医生的电话索要红包),切莫上当受骗。
处于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也在增多,目前主要有下列几种诈骗类型:一是网银升级类诈骗。当你收到银行卡积分已满,让登录某个网站时,应立即回拨官方客服电话核对。这类短信内容一般包含“钓鱼链接”,一旦登录假冒网站,转入卡号、密码等信息,骗子就可能通过网银将钱转走。二是机票改签类骗局。当乘客收到“航班取消”,提醒“退改签”类电话或短信时,应与原购票航空公司、网站或代理机构联系求证,如果你盲目登录网银退款,卡上的钱就会不翼而飞。三是网络购物退款骗局。如接到陌生人发来的退款、转账或汇款电话时,在核实情况前,切莫透露自己账号、密码等信息,更不要登陆对方发送的链接。四是窃取QQ号,编造理由,向号内好友行骗。五是冒充老板、房东等发送转账指令。
此外,还有以网络招聘为由骗取定金,以办理小额贷款、大额信用卡为由骗取费用;甚至假冒公检法,以你的账户涉及毒品洗钱案等为由实施诈骗。
我想,不管骗子多么狡猾,行骗的手法和花样再多,只要我们怀有戒备之心,保持定力,并掌握一些防骗常识,骗子就会露出马脚,自投罗网。(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