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的水清又甜
日前,笔者有幸到北京郭公庄水厂参观,进了厂区,工作人员递上清水一杯,说:“先生,请喝一杯丹江口的水!”我接过水杯,喝下一口,哇,清洌甘爽!一如“农夫山泉”的广告词,的确“有点甜”。待我喝完这杯水,心中充满了感慨,这南来的一泓清水真是不易呀!
丹江口水库横跨鄂豫两省,构筑于汉江及其支流丹江交汇处,以供水、防洪、发电为主,兼具养殖功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使丹江口水库的总面积达1022多平方公里,库容近340亿立方米。2014年秋,开始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沿线地区的20座城市供水,供水量最大的是河南、河北,年供水量分别为37亿多立方米和34亿多立方米,其次为北京、天津,年供水量分别为12亿多立方和10亿多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渠全长1276公里,一泓清水自丹江口水库流出,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这一人类史上罕见的水利工程,工程之浩繁,施工难度之大,投资数额之巨,涉及居民迁徙之多,都令人惊叹不已。好在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南方地区又雨水丰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尽管付出代价极大,但非常值得,极大地改变了豫冀两省和京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状况,功在当代,泽被后人。真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建国初期,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在这个追梦圆梦的时代竟然变成了现实。
是呵,北京今冬都有好几个月没有雨雪了,“干旱缺水”似乎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常态,这南来的一泓清水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们所参观的郭公庄水厂正是应“南水北调”之运而生,为北京20座“南水”处理厂之一,去年底正式通水,目前日取用南水量为20万立方米,主要向丰台、大兴区的部分市民供水。随着供水区域逐步扩大,日供水能力将达到50万立方米。据厂方介绍,该水厂是国内制水工艺链条最为完整、水处理技术最为先进的水厂之一,制水工艺包括:格栅间、投加次氯酸钠和粉末活性碳预处理、预臭氧净水工艺、机械加速澄清池、主臭氧反应池、炭砂滤池、紫外车间、再次投加次氯酸钠等。经过繁多工序,从厂里流出的水自然是可以绝对放心地安全饮用,其味道和口感可与优质矿泉水相媲美,只是造价高了点。像郭公庄水厂,仅一期工程投资就高达35亿元,运行成本也很高,比如炭砂滤池中填装的活性炭达720吨,每吨高达万元以上,堪称制水工艺中的“奢侈品”。换一句话说,生活在北京的人所喝的水是昂贵的,政府往里面投入了很多钱,以确保广大市民安全饮用,且不增加居民家庭经济负担。
南水北调工程每年为北京输入十来亿立方米的南来之水,听起来数目不小,但对于北京这座极度缺水的特大城市来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处于勉强维持水平,水资源匮乏是常态。我们唯有以感恩之心,珍惜和节约每一滴水,让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家园不被干渴所困,生态环境也才会越来越好。(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