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后话素养:文明出游你做到了吗?
“十一”黄金周期间,去天安门广场拍夜景,正值华灯初上时分,自然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正拍的投入,不慎挡了一位年轻女子的镜头,遭到其喝斥。我有些恼火,当即回敬道:“毛病!”没想到女子的男友“英雄救美”,竟挥舞起拳头向我冲来……幸亏该女子还算申明大义,关键时刻把男友拦住了,不然一场肢体冲突或许就会发生。
节假日里逛景区,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之类的事,不知道你有没有,反正我不敢说没有过。或许情急之下,或许不经意之间,一团稠稠粘粘的东西就会脱口而出,成为景区的一个污点。
人的行为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之间,随手扔掉一个烟头,或随口一句“国骂”,看似“无伤大雅”,但架不住人多“示”众,“伤不起”的是陋习积成。游客都乱扔垃圾,景区就会变成“垃圾王国”;每人一句“国骂”,整个国家的文明就会严重污损。正可谓“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今年“十一”长假,各类媒体针对文明出游问题,进行大量的引导性宣传,以唤起更多“正能量”,但不少旅游景点中仍是“乱”象丛生。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违禁吸烟、违规采摘、踩踏花草、翻越护栏、乱刻乱画、脱鞋泡脚、插队打斗,等等等等,一幕幕不文明情景,还是屡屡上演。国庆日当天,约有来自全国各地12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地上散落很多报纸、饮料瓶、塑料袋,环卫工人一次就清理掉各类垃圾3.5吨,数量虽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仍然不是个小数目。试想,如果大家都能随身携带塑料袋,“各人自扫门前雪”,虽只是举手之劳,却能让“文明”二字熠熠生辉。
据报道,“黄金周”里聚集在各著名景区的游客,将吃过泡面的盒子、喝过矿泉水的瓶子、嚼过的口香糖、用过的塑料袋随地乱扔,还不顾劝阻违规吸烟,以至于垃圾成山,烟头遍地,文明的缺失让人痛心。
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峨眉山金顶,悬崖清洁工彭文才一次次翻越到悬崖护栏外,下到200多米深的峭壁处,艰险地捡起悬在树枝、枯草中的垃圾,有游客惊呼:“太危险了!”但也有游客仍然将垃圾扔下悬崖,老彭上前劝阻,却得到一句“我不扔垃圾,你就没有工作”的回应。为此,有网友呼吁:“请尊重用生命清理垃圾的清洁工!”
更有甚者,在鼓浪屿景区,上演了一幕因如厕插队引起的流血事件。一名中年妇女因插队上厕所,引发冲突,被一名女游客用砖头拍在脑袋上,顿时鲜血直流,被送往医院抢救。试想,如此不值一提的小事,如果双方都能文明一小步,相互忍让一下,此类悲剧就不会上演。
还有的人将不文明行为带出国门。如,不顾醒目提示,在法国卢浮宫水池泡脚者有之;在景区内高声喧哗、嬉闹者有之;为争购iphone6,在美国苹果手机店外大打出手者也有之。
文明出游看似小事,其实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素质,折射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作为身处其中的一员,如果人人身体力行做到文明出游,整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就会凸显出来。当然了,文明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从管理层面来说,对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劝阻,并敢于曝光。如,倡导文明旅游“红黑榜”上线,就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同时,文明还需要鼓励。如,西安部分景区开展“垃圾换水•唤回文明”活动,恩施大峡谷景区发起的“捡垃圾换门票”活动,等等,都是对环保意识的引导,对良好习惯的培育,对文明自觉的唤回,值得点赞。(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