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康谁做主?
两年前,北京发起了一项名谓“阳光长城计划”行动,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平衡饮食、控制体重,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实现北京人的健康梦。
人类的健康生活,离不开清新自然的居住环境。浓重的雾霾,恶臭的河湖,遍地的垃圾,都是孳生各种疾病的温床。而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山青水秀之间,人自然就会健康长寿。像我国广西的长寿之乡巴马,这里的人们之所以长寿,并出现很多百岁老人,主要原因是这里自然环境好,人们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饮用的是清澈的水,食用的是无任何激素的天然生态食品,且素多荤少。反观北京,如果把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视为一种奢侈,每天吸的是汽车尾气,听的是汽车噪音,闻的是垃圾的臭味,吃的是路边上的“问题食品”,那我们的健康状况就没有保障可言。为此,建设“健康城市”,北京在行动。北京在全国城市中首先将健康城市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制定了“健康北京人十年行动规划”。
健康城市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其内涵和实质与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一脉相承。绿色是健康城市的底色,健康的城市环境,不仅包括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发达的公共服务环境,更是包括由公园绿地、森林植物和河流水系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同时,绿色也是建设世界城市的核心要素,伦敦、纽约、莫斯科等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轨迹表明,世界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绿色之都”,森林、湿地、绿地是重要考量指标。对北京而言,治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健康城市,无疑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头等大事。
健康梦是一个绿色的梦,包括绿色的生态环境和绿色的生活方式。像德国、荷兰、丹麦那样的国家,不但自然生态环境好,人们仿佛生活在天然园林里,呼吸在大自然的氧吧里,而且这些国家的人们非常注重健康运动和绿色出行。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以自行车便利而著称,荷兰只有1500万人口,但是自行车保有量却达1600万辆。在那里,从部长、市长到市民都是“骑车族”,成为一种后现代时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堪称绿色出行的典范,在这个人口只有1.7万的城市,人们却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汽车进入德国普通人家庭已有数十年历史,据统计,首都柏林每1000人中平均拥有小轿车近400辆,上下班高峰期许多主要路段也曾发生拥堵。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柏林政府大力倡导绿色出行,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人们乘坐公交,比如给予政府公务员公交月票报销,中小学生乘坐公交免费,大学生以极低折扣购买公交年票或季票等。此外,柏林的公共交通四通八达,乘坐公交出行便捷、准时,由此导致德国人购车消费的锐减,人们即使购买私家车,也主要是为了假日出游。
生活在北京这座人口超过两千万的特大城市,我们的生命健康有赖于城市环境条件的改善,更取决于个人生活方式是否“绿色”。当有的人为成为“有车族”而沾沾自喜时,有些人却放弃自驾,选择骑行、步行或公交地铁加步行的方式上下班,外加各种体育锻炼,肥胖笨拙的身躯由此变得矫健起来。有些人因胡吃海喝,结果吃出了“三高”,喝坏了身体,甚至连命都搭上了;而有些人因饮食上清淡而红光满面,呈现健康的底色。无数个遭受病痛折磨甚至不幸早逝的人们在警示和告诫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健康最可宝贵,你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你的生命健康。换言之,绿色环境靠大家,我的健康我做主。“阳光长城计划”行动,你加入了吗?(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