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来水安全饮用还有多少误区?

(2014-09-04 07:05:04)
标签:

自来水

鱼刺

误区

余氯

硬度

分类: 世相评说

自来水安全饮用还有多少误区?

    前两天,吃鱼时不慎让鱼刺进入喉咙,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尽管只是一个细小的刺,但那种骨鲠在喉的感觉就别提多难受了。于是,有人建议吃馒头,大口地吞咽,连吃了两个馒头,鱼刺却岿然不动。有人出主意说喝醋管用,醋可以软而化之,半碗醋进了肚,鱼刺依然坚韧如初。强撑了4个小时,鱼刺折磨得我没了辙,只得到医院求救。诊室里,医生只简单地问了一句,便操起器具探入喉中,前后只有几秒钟,在我尚未来得及体验取刺的过程时,医生便告诉我刺已取出,并将那根白色的细小鱼刺呈给我看。我随即咽了口唾沫,那种吐而快哉的通畅,令我顿时找到了幸福的感觉。这时,医生叮嘱我,以后若再被鱼刺卡了嗓子,再不可用吃馒头、喝醋的办法解决了,那样不但难以奏效,而且极易引发喉咙炎症、损伤脾胃等。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这么轻而易举的事,竟在一种认识的误区里痛苦地折磨了那么久。

    想想,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多少误区?就饮用的自来水来说,这些年我一直在为其质量安全问题而忧虑。比如,烧水的壶里结有厚厚一层钙化物质,以及暖瓶里的开水用到最后,倒出来的尽是白色沉淀物,人称“水碱”。以前我曾想,这种东西喝开水时可以沉淀出去,若用于煮粥、熬汤,不是全吃进肚子了吗?人们之所以患胆结石、肾结石,想必就是这种东西作祟。后来听专家解释,方恍然大悟。这完全是个误区,这种名叫“水碱”矿物质,即使我们吃进肚里,也不会转移到胆上、肾上变成结石的。实际上这种东西非但没有那么可怕,反而能够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如钙、镁离子)。

    对于水的硬度,美国、欧盟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我们国家规定的标准为自来水硬度不超过450毫克/升。目前北京市使用的自来水,其硬度绝大多数在220毫克/升左右,部分地下水厂出厂水硬度控制在380毫克/升以下。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自来水硬度偏高会影响身体健康,只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人体健康就不会受到影响。

    还有一种恐怖的说法是“自来水能致癌”,称自来水中的氯元素是致癌的物质之一,不管你是生饮、煮饭,还是蒸馒头,都会产生致癌物。这耸人听闻的信息,居然很多人相信了,于是乎,购买纯净水成为一些家庭“无奈的选择”。其实,这种说法也是非常荒谬的。

    氯是什么东西?一种消毒元素也。就氯本身来说是一种有毒物质,但通过加氯可以消除水中的致病菌,是人类目前为止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据相关信息披露,美国自从对饮用水进行加氯消毒后,伤寒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地降低。上世纪90年代,秘鲁曾经取消自来水加氯消毒的手段,导致伤寒病疫情的爆发。

    与“是药就有三分毒”同理,对氯的使用,不在于其毒性如何,关键在于量的控制。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出厂时余氯含量应大于或等于0.3毫克/升,但不超过4毫克/升;自来水管线末梢余氯不得小于0.05毫克/升,如此才能保证持续杀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也就是说,余氯量只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自来水就是安全的。至于说到自来水中的氯味,是因余氯所致,只要多放置一会儿就可以降低氯味,加热之后基本就不含氯了,大家尽可放心饮用。

    而对于有人情有独钟的纯净水,由于去除了水中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必然造成微量元素缺乏,反而会导致疾病。更何况有的桶装纯净水质量不合格,细菌超标,危害人的健康。就在昨天,北京市食药检局还通报了8种细菌严重超标的桶装水,勒令其下架。因此,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离不开的饮用水,必须走出认识误区,厘清基本常识,不被伪科学遮望眼。(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