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戾之气从何而来?
嫉妒中无品德,愤怒中无智慧,冲动往往是魔鬼。暴戾之气就是在失去品德、缺少智慧以及魔鬼的驱使下产生的,其危害之烈就像毒瘴猛兽,防范稍加松弛,便会祸害加身。
时值炎热夏季,又适逢一年一度高考,人们的烦燥紧张心理无疑会诱发戾气的爆燃。5月30日,陕西咸阳某中学6名高三学生,因不满撕书行为被老师制止,将一名老师打伤,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更有甚者。6月8日,辽宁阜新一位参加高考的男生用手机作弊被发现制止后,竟在考场内追打飞踹女监考老师,并放话“你知道我爸是谁啊?你就查我?”事发后,该违规考生被刑拘,被打老师则住进医院。
前几天,南京一公交车女司机,竟被一乘车的老太太骂晕。原来老太太从后门上车后,司机告知她应从前门上车的规定,老太太突然发火,用粗俗语言辱骂女司机达两分钟,女司机感到不适,停车后晕倒了。
这些年,因暴戾之气酿成悲剧惨剧的事例频频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这是去年夏天发生在北京街头的一幕:50岁的张某骑电动车闯红灯,惊吓了交叉方向53岁的骑车人甘某,甘某破口大骂,张某挥舞拳头将甘某击倒在地,十几天后甘某伤重死亡。为此,张家除赔偿50万元之外,张某还以过失致人死亡罪领刑6年。
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当属那个当街摔童的案例了。也是去年夏天,同样发生在北京,一名只有两岁的女童熟睡在婴儿车里,由妈妈推着走在大兴区的大街上,两名驾车男子因不满其挡道,双方发生争吵。突然,其中一人竟然将熟睡的女童抱出来,举过头顶狠狠摔在地上,然后扬长而去。女童经救治无效,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留给家人无尽的哀伤。
德育乃教育之魂。学生竟然无理取闹打伤老师,甚至在高考场上明目张胆作案并殴打监考老师,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这一情况的出现,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教育,而放松德育和法制教育不无关系。只有从娃娃抓起,把德育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才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充满昂扬向上的力量。
成人世界并不意味着心理成熟、行为节制,特别对那些品格低下、道德滑坡、操守缺失、作风放纵者而言,负面情绪随时可以引燃暴戾之气。一言不合就动手动脚、殴人致死表明,如不在全社会加强法制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安全避险应对之策方面的普及宣传,这样的悲剧还会无数次重演。
有关专家认为,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尽量将心态放平和一些,遇到日常生活中碰撞剐擦的小事,无论是愤怒还是恐慌,都尽可能稍微约束一下情绪,以免使自己成为失去品德、智慧的魔鬼。
我以为,消弭暴戾之气,有两点特别重要,即:以宽容之心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磕磕碰碰,遇事多一声“对不起”,不做“强硬派”;以绵薄之力去救助身陷危境之人,对暴戾之徒群起而攻之,不当旁观者。(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