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社会化养老突破瓶颈渐入佳境

(2014-05-28 10:49:26)
标签:

董聚山

高龄

管理模式

城乡

全方位

分类: 时事评论

北京社会化养老突破瓶颈渐入佳境

        5月22日,朝阳区首家街(乡)养老照料中心正式落户南磨房地区。中心除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外,还将面向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上门护理、家政送餐、就医陪诊、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社区养老服务。

    据悉,朝阳区今年将建设20个这样的街(乡)养老照料中心,预计可新增床位1400余张,惠及10多万老年人。养老照料中心主要职能:为失能、高龄、独居的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按照老年人的居家服务要求提供各式服务;为短期托养老人提供就近全托服务;与医疗机构、专业服务组织合作,为服务社区老人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家政服务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生活照料和护理技能实训,等等。从而使各类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有了组织保障。

    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人的养老需求同社会养老机构缺失的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机构及福利设施存在“少、缺、散、乱”问题。为破解社会养老难题,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近年来北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力量扶持政策,激发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事业。其中包括养老机构供地新政、加大对各类养老机构的补贴扶持力度、推进税费减免优惠等举措。今年起,将在全市322个街道乡镇分批建设养老照料中心,首批建设80个,以养老机构辐射带动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为所在区域老人提供整体性服务、全方位照料。预计在明天,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城乡社区,机构养老床位达到12万张,基本实现适度普惠型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

    “医养结合”是社会化养老的必走之路。在怀柔区首个公建民营养老院——“满怀柔情”养老院,在为老人提供各种生活便利的同时,还聘请了有资质和经验的医生,为老人提供医务护理和保健康复服务。有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经过康复训练和精心护理,竟丢掉拐杖,减少了药物服用。在海淀区一家社会养老机构——和熹会老年公寓,管理团队以北大人民医院退休专家为核心组建,照护服务团队多数具有护士资质,系统提供医疗、照护、康复、营养、心理疏导、娱乐等养老服务,且费用较为合理、适中,成为很多老人的养老首选。

    受经济条件和传统观念影响,很多老人更喜欢居家养老,于是乎,一种新型医养管理模式——社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机构应运而生。组建于两年前的海淀区甘家口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在全市率先尝试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模式,获得成功,受到入住老人及其子女的大加赞赏。目前,这种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全市进行完善和推广。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化养老制度的日臻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加快“落地”,北京所有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温馨从容地步入人生“夕阳红”。(董聚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