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水价能否管住不该浪费的水
从5月1日起,北京市实行阶梯水价,第一阶梯水价居民用户(年用水量不超过180立方米)每立方米上调1元,达到5元;第二阶梯水价居民用户(年用水量181-260立方米)达7元,第三阶梯水价居民用户(年用水量260立方米以上)达9元。从社会反响来看并无太多异议,普遍认为在物价上涨和家庭收入增长大致相符的情况下,水价适度上调是可以理解的。大家关心的是,阶梯水价能否管住不该浪费的水,即充分发挥价格因素在水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以价格杠杆增强社会节水意识,促进居民合理和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从调价方案中给出的最高水量看,已大大超出正常家庭的用水量,但费用却多不了多少,这无异会形成“牛栏管猫”现象,对习惯于浪费水的家庭起不到多大约束作用。
要想管紧“节水阀门”,就必须狠一点,多设用水阶梯价格的“档”,加倍处罚用水超额大户,鼓励节约用水家庭。当然了,前提是细化实施方案,完善用水设施。如,以“人头”计价比以“户”计价显然更合理;改造老旧小区管道设施,确保“一户一表”准确计量,才能管住“跑冒滴漏”。
说到“跑冒滴漏”,不能不想到一个更大的“漏斗”,即公共场所用水、单位用水。如,管道、马桶、水龙头坏了,也不及时维修,任凭水哗哗地流;超时洗澡、频繁洗车、流水洗衣等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更有拿公家的水根本不当水使用者,竟以流水冰镇西瓜——炎热夏季,打开水笼头,将西瓜置于池中,直到清凉的自来水将西瓜冰镇的清凉可口——这得浪费掉多少水呀?!在这些人眼里,反正都是公家买单,不用白不用。还有公共绿地养花种草问题,常见的现象是一味引进“洋草”,又因“水土不服”,种了不活,铲了再种,反反复复,白白耗费了大量种植养护成本,其中包括珍贵的水资源。而对生命力旺盛的野花野草,则统统采取“灭绝政策”,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破坏了生态涵养,令人痛心疾首。
如何管住公家的水,使之不被白白浪费掉,必须想出个法子来。如,制定条条框框强化教育监督,在用水节水方面进行量化管理,并使之形成“常态化”。对公共绿地美化绿化问题,相关单位要进行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双向论证,并公开预结算成本,请社会参与监督。在我们这个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少雨的国度,尤其是北京这样一个水资源匮乏的特大城市,不在节水上做文章,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即便我们有“南水进京”、“淡化海水”可以期待,但远来之水需要付出高昂代价,且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缺水状况,切不可盲目乐观。(董聚山)
此文被推荐到新浪草根名博“草根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