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的一泓清水对北京意味着什么
4月11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听取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情况介绍时指出,流向北京的这一泓清水,饱含着水源地及沿线人民支援首都、顾全大局的无私贡献,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扎扎实实做好北京工作,回馈中央的亲切关怀,回馈水源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郭书记的话情真意切,实实在在,道出了首都人民的心声。
水,对于干渴的北京来说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懂得。人均水资源只有1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20,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80,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北京供水有60%取自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在下降……很难想象,一个人口达两千多万的特大城市,一旦出现水荒,后果多么严重?
可是,面对即将大功告成的南水北调工程,面对很快就将流入北京的这一泓清水,有人也许会沾沾自喜,“这下不愁没有水了!”针对这种盲目乐观情绪,有必要及早打好“预防针”。且不说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最大的工程,也不说河南、湖北等地数十万百姓为了工程建设毅然舍弃家园进行大搬迁的壮举,单就这一浩大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质保护工作就相当繁重,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果都不堪设想,像兰州水污染事件就是前车之鉴。何况有源之水也是存在变数的,在某种程度来说,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如何确保南水“调得进、用得上”,让广大市民喝上放心的水、安全的水,是一门时时刻刻都要做好的功课。正可谓“建设一日蹴,管理千日功”。因此,这南来的一泓清水对北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任何挥霍浪费和污染水的行为都是一种极大的犯罪。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还会说,没事的,还有曹妃甸淡化海水这一泓清水呢!据悉,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的海水淡化进京工程目前已经启动,淡化海水拟5年后进京,日均淡化海水一百万吨,可解决北京三分之一用水需求。但是,切莫盲目乐观。大家知道,按理说水应该是老天爷无偿赐给人类的自然资源,但我们现在的生活用水出现问题,便只好用钱来解决。南水北调工程造价数以千亿元计,创造新中国的建设工程投资之最;曹妃甸淡化海水进京工程总造价也在百亿元以上,这些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是靠牺牲环境资源换来的,也是人民的血汗钱。如此造价昂贵之水,难道不该珍惜吗?再说了,经过淡化的水到京成本每吨在8元以上,比目前饮用水价格高出不少。别拿流掉的水特别是公家的人不当回事,那样会白白流掉更多的钱。
更重要的是,即便有南来的水、曹妃甸的水这两泓清水,北京依然改变不了水资源匮乏的现实,膨胀的人口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仍将会继续下去。坦率地讲,珍惜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就是呵护我们的城市家园,就是在为首都做贡献。(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