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北京市委常委的“四个半天民主生活会”
见过查摆问题的,没见过如此“刮骨疗毒”式地查摆自身问题的。近日,看了北京市委常委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四风”问题的报道后,顿感酣畅淋漓、新风扑面。如此不躲不绕、坦诚相见地查摆“四风”问题,令人为之叫好。
谁都知道,“四风”不除,没有前途;整改“四风”问题,“一把手”是关键。在北京市委常委召开的四个半天的民主生活会上,市委书记郭金龙是如何代表市委常委作对照检查的呢?由于查摆的问题颇多,这里只能捡主要的说:
在形式主义方面,各类考核评比检查过多,领导同志出席活动和陪会多,会议多,文件多。在官僚主义方面,对治理交通拥堵、中心城文物保护、城乡结合部建设等城市管理难点问题解决力度不够;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等热点问题研究解决不够;决策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意见不够;重点工作缺乏统筹,服务基层意识不强,对干部关心和教育管理不够,抓基层党建不够。在享乐主义方面,对少数干部存在的庸、懒、散现象要求管理不严,对出国团组审批管理失之于宽,存在借公务之名旅游的问题,对公务用车管理失之于松。在奢靡之风方面,对外接待工作存在讲规格、讲排场问题,节庆会展等活动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存在部门之间相互吃请现象,对赠送、收受礼品和购物卡等问题执纪不严……好家伙,一下子自曝出这么问题来,而且大都很严重,相比以往那种轻描淡写、隔靴搔痒、避重就轻式自我批评,差的可不是一丁半点儿,如果没有“刮骨疗毒”式的痛下决心,就不可能对问题的查摆如此到位,也不可能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更不能达到立行立改之效。
实际上,从近年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来看,已经今非昔比、有目共睹了。就拿公费出国来说,往年各单位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攀比地玩“车轮大战”,备受民众诟病。如今不同了,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了,还没听说过那个同事或那个单位的同志借考察之名出国的。至于公款吃喝、赠送礼物之类的事情,好像也与大家渐行渐远了。有的单位对“四风”问题采取倒查、深挖的方法,做到“三不放过”,即:只有集体问题没有个人问题不放过,只有工作问题没有“四风”问题不放过,查摆问题不深、改进措施不实不放过。如此这般“不放过”,谁还敢心存侥幸呢?
整治“四风”带来工作作风大转变。如公安局长下社区当片儿警,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城管干部回访被处罚的小商贩,查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市政市容部门领导深夜暗查乱倒垃圾车辆,为破解全市垃圾处理难题废寝忘食;市环保局长与公众“面对面”,为市民解惑雾霾;市医管局组织各大医院院长微服互访,用行家的眼光给医疗服务“挑刺儿”……这样的工作作风渐成常态,“四风”问题焉有藏身之地?
说一千道一万,整治“四风”重在整改落实。诚如郭金龙所言,对查摆出的“四风”问题,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招数,扎实改进,决不允许打折扣;对顶风违纪及时依法依纪从严惩处,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整改。同时,要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解决,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制度创新,以制度机制固化作风建设的成果。(董聚山)
加载中,请稍候......